台传媒记者李 璐
假日里的临海江南·溪望谷总是格外热闹。“1号团需要加两份餐具,2号团想体验新出的乌饭麻糍……”5月10日中午,24岁的溪望野溪湾营地青年负责人刘玉忙个不停。
露营、烧烤、溯溪、乐队……江南·溪望谷瞄准“轻量化露营”市场,开拓溪望野溪湾、溪望摸鱼去两大露营版图。这里包办一切需求,帐篷、食材、桌椅……一应俱全。游客们只需轻装前来,便能玩转山水。
溪望野溪湾营地场地开阔,拥有各类帐篷、天幕10余顶,日常承接各类团建研学活动。“今天我们承接了3个团队近200人次,消费突破万元。”刘玉透露。
沿溪而建的溪望摸鱼去营地则更多保留了原生地貌,营地下方便有个筑坝而成的天然水坑,夏季常有游客在此划艇嬉水。“露营行业同质化严重,我们想做自然的‘解读者’,而非搬运工。”溪望摸鱼去营地“95后”青年负责人陈傲峰表示,两个营地的定位是“城市青年精神栖息地”,并创新提出“30%自然体验+40%社交互动+30%文化创意”的经营理念。
在社交场景创新上,两支年轻团队将自然转化为“社交货币”。“我们把本地特色乌饭麻糍、麦油脂融入烧烤套餐,还策划了最美骑行道村跑、歌舞表演等轻社交活动。”陈傲峰介绍,“露营本来就是一项具备‘强社交属性’的活动,我们通过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既让游客享受自然风光,又能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一段充满乐趣和回忆的旅程。”
“一段美好的体验后,让用户成为‘野生代言人’更是我们的推广密码。”刘玉打开手机展示,游客自发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发布的“大地灯塔”“彩虹桥”等网红打卡点“种草”文案,会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前来。“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旅游目的地,更成为年轻人心中‘有温度的自然社交场’,让溪望谷的年轻基因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