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演出升级、政策破冰、服务提档……
看古镇周庄的突围焕新之路
白墙黛瓦、水墨人家、桨声灯影、昆曲悠扬,踏入周庄,总有一个场景让人“对月当空,夫复何求”。据统计,“五一”假期期间,在旅游惠民政策以及沉浸式消费场景的加持下,周庄全域累计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71%,展现出“中国第一水乡”这个文旅大IP的强劲活力。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等要求。各地也纷纷发布文旅促消费相关政策。昆山市周庄镇是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开创者和引领者,面对当前文旅产业变革重塑的重要节点,积极求新求变、探路突围,千年古镇焕发时尚新魅力。
剧场焕新,“秀”出文旅新业态
九百年岁月悠悠流淌,如诗般画卷缓缓展开,一部《只此周庄》演绎历史的澎湃。4月25日,“闭关修炼”数月的《只此周庄》迎来焕新展演,古镇周庄再次幻化成一条“鱼”,游到观众面前,带领大家逐光而行,体验昔日繁华宋景,见证今朝兴盛周庄,带动周庄文旅新消费。
当游客将鱼灯握在手中的一瞬,便与《只此周庄》主角之一的青年周和一同穿越回900年前的水乡,走过宋人周和的梦与人生。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循着“旧梦、入画、出征、寻路”四大篇章,让江南文化在时尚艺术和数字科技的碰撞中涅槃重生。
提着鱼灯,穿越“时光隧道”进入“旧梦”,来到热闹非凡的汴京上元灯节。只见大理寺手持海捕令,仔细比对路过游客,边端详边摇头。往里走,小吃铺的叫卖声、猜灯谜的诵读声、耍杂技的叫好声……让观众仿佛置身宋代热闹的市井街巷。大理寺缉捕犯人与酒铺小厮的探头探脑,更让观众感觉这不是表演,而是历史的日常。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此次《只此周庄》新增的场景,旨在让演出更市井、更贴近、更互动。
上元灯节结束,鱼灯亮起。在鱼灯的指引下,观众步入“入画”,在3D虚拟空间与现实舞蹈相结合的表演中,了解宋人周和与宫廷歌姬桃兮相识、相离的故事;踏上“出征”,宋人周和之子周细与周庄三百壮士北上抗金。水炮轰炸、飞檐走壁、刀光剑影,酣畅淋漓的水战打斗表演将观众带回遥远的古代战场。最后,在“寻路”篇章中找到梦境出口,而青年周和的梦还在继续,见证来来往往的故人在周庄入梦,诉说着他们“不负我心,只此周庄”的情怀。
“看似是表演内容的提升,实则是观众体验的优化。”《只此周庄》总导演靳韬表示,听从观众建议进一步凝练剧情,将原来的80分钟缩减为70分钟。时间少了,但内容更为丰富,新增大理寺追捕、悬空威亚打斗等特技场景,营造更加震撼、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舞美效果。此外,剧目还加强了3D视觉效果和人物内心独白,并配上实时字幕,让文字的美与舞台的美双向赋能。
周庄始终致力于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展演当天还举办了晨风时尚发布活动,通过“文旅+时尚+科技”的跨界融合,将30分钟时装秀与70分钟的剧目无缝衔接。据悉,花桥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拥有近150家时尚企业与300位独立设计师,致力于以研发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深度融合。
“开场的时装秀质量很高,衣服的面料、盘扣、版型等设计都极具美感,让我受益匪浅。”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二学生蒋辰赞不绝口,随之而来的《只此周庄》更是让人震撼,每个篇章都各具特色,每个故事都令人感动,“看戏人”成为“入戏者”,相信这部作品会让更多人爱上江南、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多管齐下,引“流量”变“留量”
由周庄镇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共同打造的行浸式多维空间剧《只此周庄》,自去年7月首演以来,累计演出超500场,接待海内外观众突破10万人次,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投资创业范例”“长三角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等殊荣,也是昆山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重点文旅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只此周庄》项目组广泛收集观众观演体验和建议,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对项目进行改造。经过此次提档升级,重新上演的《只此周庄》再次迎来大爆:“五一”假期共演艺18场,接待游客约5000人。
其实,从《只此周庄》开演仅半年时间就火速升级可见,周庄并未沉浸于过去“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中放松警惕,而是以动态化市场思维实时捕捉文旅消费新趋势,不断求思求变求新求精,在守正创新中持续领跑文旅消费赛道。
4月7日,周庄迈出重要一步——即日起,工作日景区票价5折优惠。同日起,购买一次古镇景区原价门票,即可终身无限次免费入园。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长期以来商户和游客呼声的积极回应,也是周庄古镇在面临市场挑战时作出的一次重要调整。
“半价门票已经够划算了,没想到以后买一次原价票还能终身免费,也让我们这次的旅程更从容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彭健兴奋地说,“这个福利相当于让游客拥有了一本‘周庄护照’,原本计划人挤人的‘特种兵式’打卡,现在可以放松心态,等淡季来细细品味周庄的不同韵味。”
半价票、免费票的基础上,周庄还开展各类优惠活动:与浦东美术馆“陈逸飞回顾展”联动免费游周庄、免费开放“清明上河图·秘境”,更有水乡雅集、昆韵艺匠表演、周庄有戏等多种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
不仅如此,周庄古镇推动古建筑的活化利用和挖掘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由叶楚伧故居改造的“南社百年书院”,将古籍阅读、茶道体验与建筑美学融合。此外,周庄还将古镇传统街区打造成周庄特色的非遗文化街。
“周庄一直是个很美好的地方,景美,政策也美。如今景区做了很多优惠活动,门票价格也降下来了,以后定是越来越好。”周庄“米店”的老板何似表示,热爱周庄,热爱生活,会继续扎根这里,经营好自己的小店,也帮助古镇多做宣传。
服务提档,织就水乡新韵
从传统“走马观花”“门票经济”的古镇游到“夜周庄”旅游品牌横空出世开启旅游新业态,从周庄数字梦工厂带来的“数字经济”到《只此周庄》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领域的成功试水,都让周庄看到新兴文旅业态,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激发发展潜力,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如今的周庄古镇,实现了从“中国第一水乡”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的转变。
周庄一家名为“大自然的礼物”的文创店内,挂满画框、蒲扇、书签、冰箱贴等产品。90后店主、非遗“烧箔”技艺守艺人李萌正接待游客,“周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管理得特别好、很干净,也喜欢周庄那句slogan‘有一种生活叫周庄’。”扎根周庄已10年的他见证了周庄四季轮转,在他看来,现在周庄门票优惠力度空前,将吸引更多游客来玩,他也能借着这股势头,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文创、更多的人爱上烧箔这项非遗技艺。
周庄推出的旅游惠民政策及沉浸式消费场景,惠及的是游客,实际上是利好景区内的商家。周庄希望看到的是,以较低的旅游成本“引流”,以丰富的游玩体验“引留”,让更多游客从“观光游”“扎堆游”转为“品质游”“深度游”,从而促使文旅发展由单一的“门票经济”向“链式经济”延伸,带动景区周边餐饮、住宿、文创等二次消费。
事实上,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于游客来说,每一次旅行中的体验和感受都会深深影响他们对景区的好感度。要赢得游客的“赞”、留住游客的“心”,独特的文化体验、创新的旅游产品、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及良好的口碑传播,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周庄景区保利物业设计“水下打捞神器”为游客捞取40余件掉落物品,收到了10余面锦旗和感谢信;安装大面积高压洗地盘冲刷地面,保持路面整洁;河道保洁人员每天坐船穿梭在古镇的水巷之间,确保水面的整洁与美观……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就是要确保游客在每一个环节都能享受到贴心周到的服务,无论是安全保障、环境卫生还是便捷体验。
在当前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文旅产业走到了变革重塑的十字路口,而周庄的求新突围之路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当“小桥流水”的吸引力逐渐弱化,留住游客的是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与现代体验的创新融合。正如游客徐舒婷所说:“我爱周庄,爱的不仅是江南水乡,更是想触摸文化的温度。”
或许,周庄正是听到了这些声音,才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江南故事,向世界传递江南水乡的文化自信与美学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