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正值处暑。在清河坊鼓楼小广场,一台体质辨识机器人前排起了队伍,大家好奇地等待15秒后的健康报告;不远处,中药香囊、养生茶饮的摊位飘来阵阵药香——这场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节气养生·岐黄有道——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市集活动”,8月23日至24日在清河坊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同步举行,以“中医药+文旅”的方式,为杭城夏夜增添了一抹独具韵味的“养生”色彩。
在充满草药香气的清河坊中医药文旅市集里,四物汤、四君子汤、八正散、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散、逍遥散、麻仁丸七大方剂齐亮相,勾起不少老杭州人的回忆。
医疗机构也带来了特色体验项目。比如杭州市中医院,直接把诊室“搬”到了清河坊,特别设置了中医特色体验区,市民游客可以直接体验耳穴贴压、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现场最吸引眼球的,当属体质辨识机器人,只需“把脉”15秒,即可出具健康状态分析报告。
大家还可以现场体验中医药传统技艺,比如传统手工泛丸、手搓药丸,也可以品尝消脂茶、健脾茶、美颜安睡茶等中医养生茶饮,甚至可以跟着中医师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学习包中药。就连平时很难挂上号的中医名家,也在清河坊举办了义诊,例如免费为市民游客进行体质辨识(舌诊、脉诊)、健康状态评估、体检报告解读(侧重中医视角)、夏季养生指导等,以及提供肥胖、代谢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的中医调理咨询与减重指导。
同一时间,大运河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也弥漫着中药清香。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乌梅汤3.0作为夏季“顶流”,其免费发放点前同样排起长队;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带来温通拨筋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火龙罐等一系列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浙江首台智能矫形镜也亮相市集,帮久坐族分析体态;杭州市儿童医院推出了中医文化科普活动,让小朋友现场穿上白大褂,学习“望、闻、问、切”,体验一把“小郎中”……
活动期间,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现场发布了大运河中医康养线路,分别是“非遗中医·茶香康养线路”“药香运河·医脉探秘线路”“禅意养心·都市疗愈线路”。接下来,杭州不仅会有一场接一场的中医药文旅市集,还会不定期推出一批集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康养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基地与主题线路,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这场处暑时节的草本之约,在传递“治未病”健康理念的同时,也为杭州的夏日带来了文旅新气象——中医药不只是古籍中的岐黄之术,更是可感知、能体验、可带走的城市文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