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宁海县黄坛镇弘杨村,50亩向日葵进入盛放期,硕大饱满的花盘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金光,连片的金黄与远山相映,构成一幅壮美的乡村田园图景。
这片生机勃勃的花海,曾是村内长期闲置、效益低下的撂荒地。今年年初,弘杨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向日葵,既保留了原有的乡村肌理,又巧妙地塑造了层次丰富的田园景观,“沉睡”的荒地得以重现生机。
“路过花海,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村民章玲琳通过网络直播,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美景。“经常有网友询问,表示要来实地打卡。”她说。
无独有偶。在胡陈乡岙里王村,一个“荒地唤醒计划”让40亩撂荒地披上绿装。面对土壤退化的难题,今年初,岙里王村村干部带领村民对撂荒地实施土壤改良,引种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获得丰收。玉米亩产量达1500公斤,亩均收入7000元。
对重新开垦的撂荒地,宁海大多采用轮作方式,既确保土地全年高效利用,又实现四季有景可观。弘杨村采取季节性套种模式,向日葵花期结束后,经济价值高的金针花将接力绽放。桑洲镇六合村对200余亩撂荒地进行系统治理,在坡度大于25度且土壤较贫瘠的地块套种艾草、油菜。村民可从农产品销售中获得分红收益,也可参与农事劳动获取报酬。岙里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如拥说,玉米采收后轮作临安小香薯,全年算下来,一亩地收入超过2万元,40亩撂荒地年产值有望达到8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活力。
开发撂荒地,不单单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收入,同时也赋能乡村旅游发展。弘杨村地处大山深处,村内闲置的老宅被改造成面馆,充满地方特色的番薯面、笋干面被端上餐桌;新近开业的野岫咖啡为游客提供了休闲新选择。弘杨村村干部何钰莹说,打造向日葵花海景观是该村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的一次尝试,后续还将规划修建木栈道、观景台等设施,并结合向日葵花期,策划推出摄影大赛、亲子研学等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游客体验。
在胡陈乡,“一粒玉米”串起农文旅共富链,成为撬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支点。该乡推出“夏日玉米大作战”亲子活动,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带动当地农产品直销和乡村旅游发展。该乡还计划开发即食玉米、玉米汁、糕点等衍生品,让更多资源焕发新生,铺就共同富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