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苏州河上的夜游“火”了:7月中旬,苏州河游船新增每天20时30分出发的夜宵航线,受到游客欢迎。夜宵航线的一大卖点是可赏苏河夜景:沿河而下,轻风吹过,两岸建筑群的轮廓灯亮起。
随着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的开发与更新,苏州河的夜晚越来越迷人。那么,滨河夜经济也跟着“亮”了吗?
记者最近夜访苏州河畔,发现这两年生长出一些新的夜经济形态:有的充满烟火气,有的富有浪漫情调;有的年轻潮人集聚,有的融入周边社区……不过整体而言,苏州河畔的夜经济活力还有提升空间。
北苏州路
上海“塞纳河畔”的黏性
夜晚的北苏州路上有上海最经典的璀璨夜景: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陆家嘴“三件套”与外白渡桥同框。
在苏州工作、每周来上海出差的沈小姐约上几位好友,在illy·河畔咖啡的外摆位上扫码点了几杯高颜值饮料。外滩落日、玫荔夏夜、白月光,搭配着苏州河夜景,拍出来格外出片。沈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来上海很多次了,每次都来北苏州路坐坐,既能和朋友一起观赏夜景,还能吃饭聊天,感觉很好。社交媒体上有人把这里称为“上海的‘塞纳河畔’”。
眼下,像沈小姐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据最新统计,双休日北苏州路上的人流每天约7万人次,超越北外滩滨江的人流。除了因为这里有邮政博物馆、河滨大楼等历史建筑,也因为沿河外摆位给了人们更多“停”下来的理由。
位于苏宁宝丽嘉酒店底楼的illy·河畔咖啡,是其在上海的首店,去年年底开业后,在虹口区及北外滩街道等支持下,在苏州河边经营起外摆位。
2020年底,为打造舒适、休闲的“慢生活”滨河空间,虹口区在打通北苏州路断点的基础上,全面禁止机动车通行。沿河步廊拓展到3至5米,街道空间全线6至8米,原有狭窄的沿河栈道变得宽敞,为打造共享街道和后续商业开发创造条件。
因为苏州河的防汛墙高度不能改变,为了让大家能看到苏州河,亲水平台采用加宽、抬高模式。市民游客坐下来,透过防护栏,刚好俯瞰苏州河;还将亲水平台原本茂密的乔木重新梳理,安装了别致的路灯,预埋水电管线等设施。
illy·河畔咖啡店长张雪筠介绍,开设沿河外摆位后,持续的环境养护非常重要,这也得到了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前不久,亲水平台的防腐松木地板刚刚更新,树木修剪、地面保洁十分及时。“如果树木不及时修剪,小果子掉落到餐桌上,客人的感受不好。”
记者看到,如今illy·河畔咖啡在亲水平台上的外摆位大约可坐100—120人,加上室内,整个店铺可容纳约180人。夏天的夜晚,大多数人更愿意在河边的外摆位就餐。
“店铺餐饮中有饮料,也有汉堡、意面、比萨等简餐,人均消费在80元左右。”张雪筠说,“这里的消费者除了路过的游客,还包括住酒店的客人、周末出行的亲子家庭,以及附近居民等。最近,从北外滩国客中心乘邮轮来的外国游客也非常多。”
沿河外摆位对消费拉动十分明显:没有设沿河外摆位时,每天营业额约7000元—8000元,增设沿河外摆位后,每天营业额突破1.5万元,最高一天达3.5万元。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吸引年轻人的艺术馆
20时,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西侧,由四层高老建筑改造而来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透着柔和的光。夜晚,正是Fotografiska人气最旺的时段。
Fotografiska起源于瑞典的当代影像、艺术和文化生活国际性地标,上海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是其在亚洲的首馆,也是上海少有的夜晚时段常年开放的艺术馆:每天营业持续到23时。
“年轻人的活跃时间是从下班后开始的,但很多艺术馆17—18时就关门了。Fotografiska正是要填补年轻消费者夜晚的娱乐社交时间。”Fotografiska运营方负责人说。
Fotografiska常年展出中外知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主题经常更换,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会员观众。为丰富体验,运营方还策划了一系列夜间文化活动,如爵士乐演出、艺术家导览、夜游展览、主题派对、音乐演出与艺术沙龙等。每次活动开放报名,名额几乎都被秒杀。
Fotografiska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丰富的综合性业态。这里不仅是一个可以看展的艺术空间,还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活盒子”:建筑一楼是餐厅、咖啡店、冰淇淋店和艺术商店,二、三楼是影像艺术展览空间,四楼则是带着露台的酒吧,看展、就餐、社交等一系列消费需求都能满足。
记者采访时已快21时了,一楼的西餐厅“MONA”还有很多消费者,硕大的落地窗面对着苏州河,迷人夜色近在咫尺。“MONA”人均200元的价位并不算低,但因环境幽雅、拥有独特的沿河风景,在社交媒体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因为业态丰富,消费者可以在这里消磨一个晚上。“在苏州河边,像Fotografiska这样有着比较丰富的文化体验的综合性商业空间,具有稀缺性。”一位年轻白领告诉记者。
宝成桥边创享塔
“社群+场景”的烟火气
夜晚的苏州河宝成桥段,创享塔沿河商铺带来的人间烟火气,最抚慰人心。
由于背靠多个居民区,这里正在探索一条“社群+场景”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深度垂直的兴趣社群,打造多元融合的夜间消费场景。
近日,创享塔园区携手运动生活运营品牌“热们”,对屋顶露台约200平方米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与利用,合力打造苏州河畔运动社交新枢纽,也成为“热们”首个线下体验店。园区露台在夜色中化身运动社交场,各类网红达人络绎不绝。每月仅需80元,会员即可参与泰拳体验、拉伸等4次潮流活动。
每当周五至周日,创享塔园区便启动沿河“外摆模式”:封闭园区沿河车道,一张张露营桌椅沿河展开。
沿河餐饮店“下班后”成了创享塔的热门美食打卡地。老板林宇亮说:“下班后,人需要放松,需要星空与晚风。天气好时,外摆区让营收直接翻倍。”
创享塔园区负责人孙蒙佳表示,在实体商业普遍承压的当下,创享塔选择深耕社区,发展夜经济。“现代人遛狗、运动、吃饭都是出门社交的理由。我们的运动社群聚集跑步、骑行等运动爱好者,热门餐饮店讲究环境格调,回头客不少,宠物社群则带来养宠人群。这些垂直社群像毛细血管,将各类达人和周边居民持续导入。”
有意思的是,各类社群也在相互赋能。“下班后”老板林宇亮是位运动爱好者,会参加“热们”组织的运动活动;“热们”的会员运动过后,也会自然而然去园区各类餐饮店吃饭、喝酒。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坐在沿苏州河的外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