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空混搭”重构城市记忆
南京浦口火车站文商旅融合焕新发展活力
随着最后一列载客列车的历史回响渐远,南京浦口火车站文化旅游区正以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崭新姿态,书写城市更新的时代答卷。这座始建于1914年的百年老站,曾作为津浦铁路终点见证无数离别重逢,如今通过“老建筑+新内容”的创新实践,让历史肌理与潮流文化碰撞出蓬勃生机,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历史肌理中生长出潮流新芽
漫步浦口火车站文化旅游区,随处都是精致的拍照打卡点。火车站大楼保留着百年建筑的历史质感,车站旁的大马路上,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潮流文化IP装置吸引了众多年轻人。LABUBU、MOLLY等艺术形象与老站建筑相映成趣,既唤醒历史记忆,又注入青春活力。“在保护历史场景中植入现代文化符号,让老建筑也能成为年轻人的情感载体。”街区负责人表示,这种创新实践让百年老站从历史符号转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空间。
文化活动构筑情感共鸣网络
父亲节前,“背影的重量·脊梁的温度”主题摄影展在浦口火车站文化旅游区落地。30幅作品通过父子情深、老兵致敬、辛勤劳作等场景,展现了不同作者心中“背影”的意义。展览设在朱自清雕像旁,观看展览,游客可在《背影》文学意境与当代影像中感受情感联结的时代延续,实现历史文化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场景的转化。除此之外,父亲节期间街区还举办了亲子合影、露天电影等各类活动,可参与、可分享的生活记忆引发了市民游客的情感共鸣。
商业业态激活老站经济生态
为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街区积极探索“文化体验+消费转化”新模式。父亲节期间,风雨廊书店、背影咖啡、津浦茶水铺等商家推出文化惠民活动,将图书优惠、亲子影像打印、特色饮品与历史文化体验结合,带动周边文创、餐饮消费额显著增长。运营方表示,未来将深化“文旅+IP+消费”机制,让商业业态成为传播文化的“神经末梢”,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从朱自清笔下的离别月台到如今的文商旅综合体,浦口火车站的蜕变彰显着城市更新的智慧,构建起文化、商业、旅游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通过“小而美”的精准运营持续挖掘区域消费潜力。随着后续更多IP的落地,这座百年老站将成为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