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斗城公园环连通整治提升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批复。记者从鹿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获悉,目前该工程施工图正在积极完善中,计划于近期启动进场施工。时值温州园博园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推进之际,鹿城区确定以温州斗城公园环和江心屿公园为本届园博会“公园城市”主题分会场,着力打造一条以江心古屿为起点全长约8公里的泛博物主题游线。这条游线不仅串联起城市多元文化节点,更将全方位展现温州千年斗城的独特历史风貌与人文魅力。
以江心古屿为起点
提质升级形成主题游线
据了解,斗城公园环连通整治提升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线提升、公园绿地提升、历史资源点提升、主游线植物氛围提升、博览点提升等,形成约6公里的泛博物线主线和约2公里的泛博物线辅线。其中,环线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前基本完工,公园提升部分预计明年五六月份陆续完成,届时将为市民呈现一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公园城市新样板。
当前,一场自上而下的“城园共生”试验正在全市开展,构建“1个主会场+13个分会场”全城园博体系,将城市公共空间、社区单元与自然基底转化为有机展场。鹿城区以公园城市为主题,高水平打造一个园博分会场,包含九山公园、墨池公园、中山公园、郭公山、江滨带状公园(郭公山至月光码头)、江心屿、朔门古港遗址公园等,以及杨府山公园、马鞍池公园、世纪公园、绣山公园、南塘夜游等园博博览点。
通过改造,温州市将形成一条对外有效联动全城园博主题线、对内串联文化脉络的泛博物游线。该游线以江心古屿为起点,串联21个城市绿地,打造包含鹿城十景在内的30处重要打卡点,焕新重要文保点、历史文化街区等50个重要历史遗存点位。
“鹿城作为温州千年古城核心承载地,拥有大量历史遗迹,二十八宿古井、古树名木、文保遗迹几十处,但都缺乏一定的联系,斗城公园环的文脉体系待构建。区域内公园绿地经过近年的改造提升,品质总体较好,不过作为园博会分会场的场地,部分空间仍有不足需要提质升级,此外在园博会期花卉氛围有待加强、游线铺装等仍需优化。”鹿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鹿城区计划通过游线提升、历史资源活化、植物主题营造等工程,在理顺整条游线的同时,对节点细节进行优化,联动主会场打造水陆双线游览体系,以园林为载体展现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推动公园城市理念与在地文化创新融合。
赓续千年文脉
打造环状山水风貌带
回溯千年,温州“斗城”之名渊源深厚。相传郭璞为选城址,登西郭山(今郭公山)查看地形,见周围九座小山错立,恰如北斗星排列。于是依天象筑就郡城,以华盖山、松台山、西郭山和海坛山为基,跨山筑城,故名“斗城”。古城墙依山势而筑,城内一坊一渠,渠与河相通,河与江相连,形成“倚江、负山、通水”的独特城市风貌。
历史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在《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中,明确历史城区为重点保护区域,保护延续“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以“一环、五片、十一线、二十四坊、多点”为整体空间结构。其中“一环”是指环绕历史城区的“环”状山水风貌带。
近年来,温州市依托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整体擦亮“江心古屿、朔门古港、九山古戏、五马古街、斗城古址”品牌,强化“千年商港”城市文化IP塑造,助力千年斗城重振荣光。2017年,我市对五马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改造,将蝉街、五马街、公园路连为一体,形成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主动脉,实现了从一条街到一个街区的转变;2021年,九山公园-松台山历史文化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打造温州历史文化山水人文园,进一步塑造温州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轴线与视廊;2022年8月,墨池—东瓯王庙—县学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并于2023年4月落成开街,同时还对华盖里片区进行改造提升,以实现与五马历史文化商圈串珠成链……
2024年,温州市持续扩大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范围,统筹做好“九山圈、五马圈、墨池圈”改造提升,致力重现古城“北斗七星”格局风貌,先后对九山公园—松台山历史文化提升改造工程(三期)、江心屿改造提升工程、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公园项目(一期)等10多个项目进行改造提升,旨在让“复古”的温州城更有“古”味。
如今,徜徉在温州老城区,现代、民国、古风建筑风格交相辉映,温州古城墙遗址、试院旧址、东瓯王庙、松台别业、胜昔桥等历史遗存散布其中,一个个文化地标重新崛起,多点开花,在唤醒城市记忆的同时,也带来文化回归,人潮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