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绿色发展沿河行”系列报道 | 皂河:绿色“活水”润古镇 万篓金蟹促共富

发布日期:2025-11-04 08:48:00
来源:来源:宿迁网
责任编辑:citer
分享到:
核心提示:编者按
一脉运河碧水,一曲发展新声。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贯通宿迁南北的经济动脉,还是滋养两岸群众的生态廊道。“十四五”收官之际,宿迁网推出“绿色发展沿河行”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京杭大运河畔的乡镇与街道,见

编者按

一脉运河碧水,一曲发展新声。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贯通宿迁南北的经济动脉,还是滋养两岸群众的生态廊道。“十四五”收官之际,宿迁网推出“绿色发展沿河行”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京杭大运河畔的乡镇与街道,见证宿迁镇域经济的绿色蝶变,展示宿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深秋时节,天气微凉。11月2日上午8时,记者走进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市湖滨新区皂河镇金庄村水产交易市场,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养殖户们正将一只只青壳白肚的“霸王蟹”进行分拣、称重、打包,忙得不亦乐乎。这批刚刚打捞出水的“霸王蟹”将通过京东物流的运输网络,快速运往全国各地。

“我承包了300亩蟹塘,每亩蟹塘纯利润约七千元。”金庄村“霸王蟹”养殖户郁兰州随手拿起一只螃蟹向记者展示道,“母蟹三两起步,公蟹四两起步,才能达到‘霸王蟹’的标准。得益于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我家塘口符合标准的螃蟹占比逐年增高,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生态养殖的关键在于‘活水’与‘好料’,我们村蟹塘的水是通过邳洪河引进来的骆马湖水,水质优良。在螃蟹生长过程中,我们用玉米、大豆和冰鲜海鱼投喂,这样养出的螃蟹膏肥黄满、口感更佳。”市湖滨新区骆马湖河蟹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金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保说,生态养殖模式成功推广后,金庄村已经成为宿迁“霸王蟹”的核心养殖基地,村里还成立了“霸王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了近30户农民参与养蟹,螃蟹养殖面积达3000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皂河镇是京杭大运河、骆马湖、古黄河和古皂河四水交汇之地。“十四五”以来,该镇充分发挥临水拥湖的区位优势,培育千亩以上水产养殖企业8家、合作社120余家,水产养殖规模突破7万亩,其中“霸王蟹”核心养殖基地拓展至22家、1.5万亩。目前,该镇已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近年来,全镇2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三级跳”,2024年实现总收入2348万元,同比增长17.3%,连续三年增长率超15%。

好水养出了好蟹,同样地,好水也让皂河镇的文旅融合绽放异彩。皂河镇传承了大运河文化、漕运文化,拥有乾隆行宫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柳琴戏、乾隆贡酥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皂河镇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灵魂”。

11月2日下午,皂河龙运城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在景区门口的文创店里,老板郑峰正忙着给游客介绍一款具有宿迁元素的冰箱贴。

“在节假日里游客特别多,现在景区开放式运营,尤其是周末,店里的生意特别好。”郑峰告诉记者,店里很多文创产品都是本地设计、本地生产的,在高峰期一天能卖出200余个有宿迁元素的冰箱贴。

“十四五”以来,皂河镇深度整合“一湖两河”生态资源和皂河龙运城、乾隆行宫、皂河庙会等文旅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文创”等业态融合,提升旅游消费附加值与产业链延伸度,并实施运河路商业街改造工程,让沿街的420家商户获益。

“我们将充分发挥皂河龙运城作为省重点文旅项目的引领作用,打造特色田园农庄、宠物乐园和特色美食街,带动泛旅游业态发展。”皂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赵海山说。

悠悠运河水,滋养了璀璨的大运河文化和本味鲜甜的“霸王蟹”。这一河碧水推动了“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多元融合模式发展,让皂河镇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融合富农的乡村振兴特色路。每年9月在皂河镇举办的“霸王蟹开捕节”,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互动,让“霸王蟹”品牌享誉全国。“旅游+体育”同样成果丰硕,黄河故道生态跑活动的影响力持续增强,环骆马湖骑行路线成为市民健身的热门选择。

绿色发展不仅带来了产业的繁荣,还增进了民生福祉。“十四五”以来,皂河镇帮助1700余户棚户区居民告别了“房屋低矮、道路逼仄、隐患频出、污水横流”的生活,并完成生态河道建设17条共65.03公里,解决了闫南、王圩、八井等村近万亩耕地的灌溉难题。

展望“十五五”,皂河镇党委书记方辉信心满怀地说:“我们将抢抓战略发展新机遇,高标准规划640亩皂河产业园,巩固‘鱼蟹蒜米’四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打造皂河电商产业园,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构建‘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皂河镇,绿色发展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田垄蟹塘间的收成;文化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涌动在街巷的生机。悠悠流淌的京杭大运河,见证了漕运的繁华与沉寂,如今又映照着一座古镇的绿色新生。(记者 魏欢庆 张云 祁秋月 丁国灿 徐涵)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