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研学热潮中,马鞍山为何受青睐?

发布日期:2025-05-12 13:43:22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近日,马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组织实施了“课本上的马鞍山”古迹研学之行,吸引了400余名萌芽小记者报名参与。

  近日,马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组织实施了“课本上的马鞍山”古迹研学之行,吸引了400余名萌芽小记者报名参与。他们穿梭凌家滩远古聚落,感受先民智慧;漫步华阳洞神奇洞府,领略宋韵文化……在凌家滩与华阳洞的时空对话里,汲取多元历史养分,传承华夏文明。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与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研学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在马鞍山,这一旅游的新模式新业态,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2024年,马鞍山研学旅游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其中省外客群占比跃升25%。在携程发布的研学数据中,马鞍山跻身“十大新兴研学目的地”。

  无需远行 也能亲历“诗和远方”

  作为研学活动的主要参与群体,学生很难抵达足够遥远的目的地去感受“诗和远方”。对家长和中小学学生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正因如此,离南京“一脚油门”之距的马鞍山,就成了长三角地区“研学圈”的首选之地。

  无论是微信群里鼎力支持的家长、活跃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博主,还是曾经来研学过的小朋友、组队N刷的大学生,几乎都会推荐马鞍山这个宝藏之地。

  在马鞍山,喜欢山水的可以登青山、临长江;喜欢历史人文的,可以追寻李白的踪迹;喜欢科技的,可以预约进入马钢工业旅游园区来一趟“硬核工业之旅”;喜欢长江文化的,可以逛长江不夜城,畅享美食……深受家校青睐的“玩中学”要素,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不断被解锁。

  近年来,马鞍山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大力发展长江文化、钢铁“智”造、文明探源、李白诗歌等特色研学旅游,提升有关研学旅游基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探索新路。

  资源禀赋 深入挖掘“资源富矿”

  江水奔涌与诗魂浸润,是马鞍山的一体两面,交织生成丰富多彩的研学旅游教育资源。

  在马鞍山,自然资源正进行“教科书式”转化。走进马鞍山市传媒集团与皖江工学院合作打造的研学基地,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模型与沿途的水工建筑形成时空对话。学生不仅能触摸中国水情治理发展史,更能通过中国水情实景沙盘,亲身体验我国广袤地理的震撼,见证我国水情发展的整体脉络及宏伟蓝图。“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各类学者加紧研发覆盖K12教育阶段的研学课程,将水文化教育、水知识教育、水生态教育融合,成为科普研学的新品牌。”马鞍山市传媒集团研学活动相关负责人说。

  在马鞍山,诗歌文化已渐趋完成沉浸式重构。采石矶的江月、姑孰溪的钓船、横江馆的浪涌……共同连接成了诗仙李白最后十年的人生轨迹。为此,马鞍山市传媒集团推出了“读李白 游诗城”“寻找李白的足迹”“我眼中的李白”等研学活动品牌,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景区内的景点、诗词碑刻等,寻找与李白相关的线索,感受诗歌文化的魅力。

  除此之外,凌家滩遗址研学旅游基地、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马钢“绿色钢铁”主题园区、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和平使命综合射击拓展基地等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力争出圈 研学产品不断创新跃迁

  为做强“研学马鞍山”品牌、加快研学旅游规范健康发展,马鞍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户外活动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着力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供给,提高研学旅游服务质量,健全研学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完善研学旅游监管机制,规范研学旅游市场秩序,形成促进马鞍山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

  随着研学旅游组织机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的强化和明确,马鞍山选出了一批优秀研学旅游组织机构,为研学团队或家庭提供高质量的研学服务;开设了一批富有教育性、体验性、专业性、知识性的精品研学课程;打造了“诗词里的马鞍山”“课本上的马鞍山”“我敬李白一杯酒”“长江文明探源”等研学旅游品牌;推出了“课本上的马鞍山”“读李白 游诗城”“长江文明探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江两岸热血红”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

  游客来马鞍山体验研学,工业模块与文化模块不是简单并列,而是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探索许多交叉任务点。

  在青翠绵延的横山之间,一群萌芽小记者化身“自然小侦探”,尝试进行简单的地理测绘;数十公里外的采石矶太白楼上,另一批萌芽小记者正在吟诵《望天门山》的壮丽诗篇;与此同时,“湿地保护小卫士”分组观察候鸟生活习性,讨论如何保护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马鞍山,这座长江之畔的工业城市,正将钢花飞迸的产业记忆与流淌千年的文化血脉熔铸成独特的研学经济新模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