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城区第二批“越青治·青春合伙人”上岗仪式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举行。塔山街道鲁迅故里社区和来自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青春合伙人”团队正式签约。
即将入驻鲁迅故里社区,队长马呵欣介绍了团队构想:“依托社区‘就业驿站’,项目计划对待就业人群实施一系列赋能行动。”
马呵欣口中的“就业驿站”,位于鲁迅故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近400平方米的空间,整齐摆放着桌椅、数字展示屏等,这里是开放式的居民“会客厅”,也设置着就业专窗、自助一体机等,二楼教室常有创业分享等丰富活动。“就业驿站”发挥青创项目孵化、创业场景呈现、职业技能培训等功能,提供家门口“一站式”就业公共服务。
鲁迅故里社区因毗邻鲁迅故里而得名。这个社区坚持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借景区流量,在周边丰富业态中拓展岗位,创新探索“以空间换服务”新模式。
鲁迅故里核心景区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背靠景区,鲁迅故里社区用“好人气”带动“好就业”,积极将流量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吸引各类新业态落户,特别是大力发展餐饮、酒店民宿、零售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劳动力需求旺盛的产业。
敞亮的空间,简洁的设计,咖啡香氤氲。鲁迅故里党群服务中心隔壁,一处20多平方米的空间,是店铺“5号咖啡”。“这家宝藏店是从小红书上‘挖’来的!”鲁迅故里社区党委书记黄炜兴奋地说,自今年3月党群服务中心运行后,她一直在为闲置空间寻找“合伙人”,尝试“以空间换服务”青年创业模式。
“首店开在金时代广场,开了快8年。社区对接引进后,在这里开了第二家店。”黄燕岚是5号咖啡(鲁迅故里店)负责人,之前在社区工作的她,曾待业大半年,“听说这里要开咖啡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了,我的手艺就是店主手把手教的。”她说。
“5号咖啡”的到来,为2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还带来了咖啡师技能培训、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暖粥等一系列活动。
以创业带就业,“5号咖啡”成为“以空间换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除了该项目,今年社区还引入了汉服旅拍项目,将党群服务中心一层空间充分利用,带动7位青年就业。
“‘以空间换服务’模式,优化空间布局、丰富服务功能,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也提供了更多新兴职业岗位,着力提升辖区经济活力,一举多得。”黄炜表示,由于合作到期,汉服馆于近期退出了空间,但仍与社区保持热络的互动。接下去,社区将继续物色创业团队,推动这一新模式向纵深发展。
“顺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我们推行‘景区+X’模式,将餐饮、会展、研学、摄影等行业与景区融合赋能,通过与商户联动,不断开拓新岗位,满足辖区居民,尤其是重点群体人员就近就业。”黄炜表示,辖区现有餐饮商户100多家,酒店民宿10多家,已吸纳从业人员1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