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亩新栽种的油葵苗,挺起一拃嫩茎,为金秋的绚烂绽放蓄积能量;200亩绿油油的水稻秧苗,在微风中掀起层层碧浪;700米沿江观光栈道蜿蜒如带,与田间道路互联互通,将诗画田园与灵动山水串联成景……新安江畔,闲云漫卷,碧水展练,活力十足的汉沙村铺展开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地处屯溪区屯光镇的汉沙村,立足当地自然生态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入选安徽省2025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近年来,该村加快打造彩虹步道、露营草坪、森林公园,联动江畔露营地、花山谜窟等文旅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享受自然风光,参与休闲露营、运动健身活动,不断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屯光镇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3年,该镇加快新安江沿岸撂荒土地开发利用,汉沙村扩大油菜、油葵种植规模,打造“双花双油”基地;2024年,该镇实施农旅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汉沙村、富礼村、浯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种植基地EPCO项目,打造建运管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农田。
智能水闸开闸,清水潺潺流进稻田,滋养着每一株禾苗。汉沙村主要负责人江卫民介绍,后期将沿田间道路、沿江栈道种植樱花等绿植,在花山路、老花山路之间种植20亩莲藕,营造四季花开的田园风光;还将在选定点位的稻田上空打造嵌入式观光台,并将废旧电灌站改造为打卡点,发展休闲农业,让农田变景区、农事变体验。
溯江而上,花山大桥气势如虹,“花开南溪”火热推进。该项目为乡村振兴样板项目,业主单位为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六房庭院宿集、村民共享中心、稻田咖啡、农庄宿集以及对周边景观进行提升等子项目的实施,打造住宿餐饮、康体会议、文化创意及休闲农业、科技农业等功能业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到原花山小学地块,江卫民介绍,这里在建的文化共享中心,集餐饮、住宿、会务于一体,可接待家庭游客来黄山小住、旅居,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今年“十一”开业。从教室到客房,从操场到庭院,这里既留存着朗朗书声的乡愁,又注入了主客共享的活力,被唤醒的“沉睡资产”加速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共富资产”。
泛舟江面,波光粼粼。湖边古村落为屯溪“新安十景”之一,位于国家4A级景区新安江滨水旅游区。坐落于此的月栖溪·喜宝民宿集群,集滨水高端人居、都市社交休闲于一体,推窗见江,卧听鸟鸣,恍如藏在城市里的桃源。游客来此入住,身居繁华而心向山水,既可隐于市井,亦能返璞归真。
月栖溪民宿负责人介绍,民宿集群整体建筑设计复刻清代徽州官家宅第,现有客房50间,配备餐厅、咖啡厅、酒吧、会议室、水上儿童乐园、茶室、书吧、棋牌室、洗衣房等配套设施,并引入太极熏蒸、太极灸、康养药膳等中医理疗体验项目。2024年,该民宿入选安徽省职工疗休养基地。
自然与人文交织,历史与时尚共存。屯光镇汇聚山水人文之胜,境内有花山谜窟、新安江滨水旅游区、醉温泉等3处国家4A级景区;篁墩村为徽州文化第一村、程朱理学祖源地;南溪南村医画双绝,文脉悠长,以元代摩崖石刻、明清牌坊闻名。新安江滨水旅游带贯穿其中,各村新业态蓬勃绽放。
今年以来,屯光镇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南溪南基础设施提升、汉沙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篁墩南溪南“六馆”建设、富礼村防溺水教育基地建设,花开南溪民宿集群等一批新产品、徽州鱼灯馆等一批新业态、“岸香号”游轮等一批新场景相继建成运营,有力推动了镇域经济向好向新向上。二季度,屯光镇经济运行位居全市乡镇第1位。
屯溪区委常委、屯光镇党委书记张凡表示,将紧紧围绕“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的发展思路,以“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的扎实作风,持续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进一步整合天盈奥特莱斯、黄山旅游CBD、湖边古村落、新安江夜游、醉温泉水世界、孙王阁艺术体验区等城市旅游产品,串联花山世界、花山石林、江畔露营地、徽州大草原、徽文化体验、徽州非遗研学等乡村旅游产品,拓展“文旅+百业”新空间,打开“百业+文旅”新天地,加快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鲜明的东部乡村诗画旅游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