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园开放共享的步伐不断加快,24小时开放的公园越来越多,这不仅有效缓解市民在工作日和夜间无处休闲的困境,也有力促进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何愉提出“关于完善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的建议”。市绿化市容局积极推进公园全时段开放,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和融合,充分满足周边居民休闲游憩需求。截至目前,全市1013座公园中已有858座实现24小时开放,开放比例达到了85%。
在推进公园开放过程中,积极听取周边居民意见,因地制宜制定“一园一策”方案,在满足广大市民游客需求的同时,推动城市公园开放共享。
一、结合公园微更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充分结合公园改造,通过拆围透绿、增设设施设备等对公园整体环境进行提升。徐汇区漕溪公园结合围墙打开,从园容园貌、灯光照明、技防监控等方面统一进行提升优化;普陀区枣阳公园在较暗区域新增景观灯进行补光,水域自然驳岸周边及台阶处安装太阳能警示道钉灯,保证夜间清晰可识别,并增设温馨提示牌、水体安全应急设备等不断完善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
二、科学制定开放策略,保障夜间游园安全
一是根据不同公园的游客需求,科学规划开放区域,因地制宜实施全园开放或部分区域开放。黄浦区古城公园每天22:00—次日5:00开放5、8号门,并开放8号门附近公厕供游客使用,同时划分高风险区域,在22:00—次日5:00时段封闭并设置告示。二是强化夜间安保和保洁力量,加强夜间巡逻、噪音管控等,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有效保障夜间游园安全。浦东新区张衡公园采取24小时轮班制,不间断开展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
三、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社会共识
倡导公园管理单位积极协调属地部门凝聚合力,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共同保障公园安全,维护游园环境。浦东新区长青公园建立由公园管理单位、街道、公安、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勤联动机制。闵行区锦梅公园协调梅陇镇城建、城运管部门将公园纳入梅陇镇网格管理范围,助力文明游园管理。其他公园还制定发布了24小时开放公约(游园守则),长宁区华山儿童公园拟定了《公园24小时开放公约》,黄浦区古城公园拟定了《古城公园游园守则》,倡导游客文明游园,进一步加强游园秩序管理,共同保障游园环境。
目前市绿化市容局已出台《上海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指导意见》,下一步将根据代表所提意见,更加注重公园24小时开放后的服务管理提质升级,提升公园活力。对实施24小时开放的公园,积极开展跟踪评估,对公园的安保措施、照明状况、环境卫生、游园安全、服务设施适应性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做法经验,持续完善公园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公园结合改造打开围墙无界融合,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市民便捷度,力争养护机制更加科学、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使用管理更加安全、市民游憩更加舒适,全面提升公园开放后的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公园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属地街镇,建立公园街区无界管理新模式,通过管理部门和属地之间,以及公园与商区、校区、居住区之间党建联建等方式来推动公园的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发挥公园志愿者队伍力量,引导全社会参与,合力保障游园环境,不断提升市民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
扫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