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云雾缭绕的大山村。
在皖南的群山深处,仙寓镇大山村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这里,富硒的土壤孕育着生机,95%的森林覆盖率编织出绿色的穹顶,每立方厘米超2万个的负氧离子,让空气都变成了滋养身心的“疗愈剂”。这座被誉为“中国富硒第一村”的村庄,近年来正悄然经历一场华丽蜕变,从零星农家乐的“1.0 时代”稳步迈向“民宿提质+高端康养”的文旅融合新阶段。它不仅保留着乡村独有的烟火气,更在高品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生出新动能,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资源。
农家乐提质助力业态焕新 “以前有13间房,受限于当年的建造条件,每一间都局促得很,基本活动空间捉襟见肘;现在大床房30平方米,标间25平方米。”40岁的王艳华,是大山村农家乐升级路上的见证者。2019年,他和妻子从杭州的服装厂返乡,接过父母手中经营多年的“硒田山庄”农家乐。彼时的农家乐,还停留在“只求住得下”的初级阶段,设施简陋、服务单一。王艳华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落脚”,而是对舒适体验和品质生活的追求。
2021年,王艳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斥资430万元对“硒田山庄”进行拆旧建新。升级后的农家乐,客房数量从13间优化至15间,看似数量变化不大,品质却实现了质的飞跃。房间面积大幅增加,装修风格融入了乡村的自然元素,既温馨又雅致,价格提高至170元/人,客人还络绎不绝,纯收入更是跃升至每年近100万元。“游客要的不只是一张床,更是舒心的体验。”王艳华道出了农家乐转型升级的核心密码。
如今,“硒田山庄”客源中60%来自南京、无锡等地。南京游客李桂平是他家的常客,每年都会来这里常住半年。“这里的水喝着舒服,爬山路不喘,血糖都稳了。”李桂平的感受,是众多游客对大山村康养价值的认可。目前,大山村已有150多家农家乐,床位总数超过5000张,在每年3月至10月旅游旺季,基本处于满房状态,客源大多依靠游客的口口相传。
农家乐的提质升级,不仅让游客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也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真正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经济收益的转化。
高端酒店提升康养体验 独特的“富硒、负氧”生态资源引得3家投资过亿的企业在大山村安家落户。作为村里首家投资超2亿元的高端酒店,瑞昶·硒源康养度假酒店自开业以来,就有着清晰的定位。董事长陈水英将目光锁定在“对品质有要求的30%高端客群”上,这群游客追求私密的居住环境、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及更高水准的康养体验。
“与去年相比,今年暑期散客量比去年降了20%,但我们拥有省级疗休养基地的资质和长包房特色服务,营收还不错。”该酒店前厅部经理沈秋平说,面对市场的波动,酒店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去年尝试推出的30间长包房基本满租,这一良好的反响让酒店看到了机遇。国庆假期后,酒店计划将长包房数量扩至70间,覆盖近六成客房。长包房包住宿和一日三餐,一周菜单不重样,既满足了高端客人长时间居住的需求,又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深受游客青睐。
陈水英始终坚持品质路线,她说:“我们不用预制菜,每天去农户家采购最新鲜的食材,保证客人吃到的每一口都是原生态味道;我们还专门设置了宠物友好楼层,单独配备庭院,布草也和普通客房分开清洗,和农家乐形成差异化竞争,打造属于高端酒店的核心优势。”这份对品质的坚守,让瑞昶·硒源康养度假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也为大山村的康养产业注入了高端化、个性化的新元素,丰富了大山村康养旅游的产品体系。
政府搭台破解发展难题 大山村康养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学引导。“以前,来大山村堵车能从高速口堵到牯牛降路口,现在路宽了;污水处理站明年3月就能用,自来水也从山下引上来了。”仙寓镇党委副书记赵卫平的话语中,满是对大山村基础设施改善的自豪。
近年来,当地政府已投入超3亿元用于大山村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投资9000万元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让游客咨询、购票、休憩等需求得到一站式满足;投资超1.2亿元的道路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以往交通拥堵的难题,让游客进出大山村更加便捷;投资2000多万元的自来水工程,将清澈卫生的自来水从山下引入村民家中和各个住宿场所,保障了村民和游客的用水安全。“既要让游客过来方便,也要让村子‘承载得住’发展。”赵卫平的这句话,正是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初衷。
除了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在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此前农家乐无序扩张、存在违建等问题,2020年,当地开展了产权整治行动,拆除了11栋违建房屋,严格规范“一户一宅”政策,让农家乐的发展回归有序轨道。对于高端酒店,政府则积极引导其与农家乐形成“错位竞争”,引导农家乐定价控制在200元/人以内,酒店则定位在350元以上,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内耗,让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都能找到目标客群,实现了市场的良性发展。“我们还在推进王村污水处理站建设,解决上游污水往下游流的问题,让‘富硒水’一直清下去,守护好大山村的生态底色。”赵卫平表示,政府将持续为大山村的发展保驾护航,让生态优势始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住得下”到“住得好”,从“看风景”到“养身心”,大山村的康养旅游融合升级之路仍在继续。这里的自然禀赋是天生的优势,而百姓的用心经营、企业的品质坚守、政府的科学引导,正在将这份“优势”不断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胜势”。如今的大山村,早已不是单纯的“网红”打卡地,在康养旅游的赛道上,正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朝着“长红”的康养目的地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