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郊区大通古镇迎来了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节。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三五成群的游客举着手机,定格下斑驳马头墙的独特韵味;新开的店铺里,拉坯机的嗡鸣轻柔回荡——这座沉淀千年岁月的古镇,正在传统肌理与现代气息的交融中,悄然焕发新生。
在和悦洲的江畔陶舍里,店主王平正在指导一位顾客制作陶杯。“筹备了整整半年,终于在9月21日赶在国庆黄金周前开业。”王平擦拭着手中的陶坯说道。这位曾在景德镇学艺多年的陶艺师,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大通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古镇文化,也是我的家乡,看到招商信息的时候,一家梦中情店就在我的心中成形。”
在澜溪老街的入口处,一家充满民国风情的“老街口·栖澜茶驿”里,老板朱盛正忙着为顾客制作咖啡。谈及未来规划,他眼中满是期待,“我后续还准备把我楼上这块地利用起来,做旗袍换装,现在在定装修方案了!”
而在民国风浓郁的“悦宸・澜溪上”民宿院落中,工作人员正仔细整理着桌椅,为迎接客人做足准备。“早在国庆假期来临前,民宿的客房就已经全部订满了。”民宿吴经理介绍,每间客房都精心融入了古镇元素,从装饰细节到空间布局都透着古朴雅致,因此格外受游客青睐。
近年来,景区围绕游客多元需求,引入民宿、文创店、主题餐饮等新商业,完善基础设施,既保古镇古韵,又添现代质感,让游客享慢生活时无需将就居住品质。新商业还丰富了消费者选择、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让古镇从“一日游”向“深度游”转变,并依托节假日策划活动,形成“季季有亮点、节节有特色”矩阵。
郊区大通古镇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祖煜表示:“不只满足于节假日‘热闹一阵’,我们希望活动常态化,让古镇天天有活力、时时有看点。”未来,大通古镇将持续挖掘传统手工艺价值,让老手艺“活”起来,同时优化商业布局、引入创意项目,策划常态化特色活动,让游客随时来都有新体验。(通讯员 童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