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柳山文化河道,体验人间烟火气和乡愁文化味;在柳山湖文创市集,捧一本好书、品一杯“稻咖”,在稻香与书香中沉醉;到“山与湖”露天营地开启一场烧烤盛宴,看秋色连波、硕果盈枝……日前,记者来到泗洪县石集乡柳山社区,处处呈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带来的可喜变化。
“民宿门口有小菜园,不远处是田园书房。再往前走两步,就能看到柳山湖旅游风景区。在这里生活,真的很幸福。”住在柳山社区“山与湖”民宿的义乌电商直播团队负责人赵博文笑着说。
这份幸福,源于柳山社区对乡村发展的精准规划。近年来,柳山社区围绕“优居、兴产、富民”总目标,深挖采石文化、象棋文化、市集文化,以柳山湖旅游风景区为依托,在保留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基础上,建设十二工坊、棋盘夜市、露营基地等众创载体,还打造了“芽米一家”“项小棋”等IP,衍生出玩偶、挂件、手机壳等文创产品,让传统乡村跳出“旧模样”,焕发出吸引游客的“新生机”。
柳山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游客从“一日游”转向“深度游”,柳山社区围绕稻米文化建设“观稻台”“稻田天梯”,让游客在亲近自然中感受农耕文明的魅力。同时,利用周末、传统节日开展“啤酒龙虾节”“田园诗会”“特色村跑”等大型活动,并打造省内首个村级象棋文化馆——柳山乡村象棋文化馆,举办“职工棋赛”等赛事10余场,找准全域旅游从“破圈”到“出圈”的支点,让群众的生活更显“文艺范”。
宜居的生态、宜人的气候、舒适的环境,许多游客因为一次旅行而爱上柳山社区,从游客变成“留客”。145套高标准农房错落有致,分流制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医务室、便利店、停车场一应俱全……柳山社区居民李华峰说:“如今,我们住在这里比住在城里还舒服,游客来了不想走,我们住着也特别舒心。”
柳山社区的蝶变,是石集乡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文旅型乡镇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搞好一个市集、搭好一个柳山乡村大讲堂、创好一批非遗工坊、办好一系列赛事活动’工作,全力打造‘神奇柳山湖’‘优品稻花乡’‘幸福新石集’三张名片。”石集乡党委书记史明利说。
如果说农文旅融合是石集乡的“颜值”,那么稻米产业就是石集乡的“实力”。
作为“大湖粮仓”,石集乡进行了“三集中”整体规划,确立“一主两副”三片区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种植,凭借“稻甲天下”的底蕴和“一河碧水”的优势,倾力打造具有苏北特色的“味稻小镇”,建成6.6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成为全省面积最大的优质稻米种植基地,拥有可以培育亩产650公斤优质稻种的张洪程院士稻米种植基地和工程化育种技术,以及年产稻种2.5万吨的大华亿斤种粮一体化基地,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为了让稻米产业从“种得好”向“附加值高”升级,石集乡成立了稻米全产业联合党委,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有效统筹稻米产业上下游企业和各村(社区)的优质资源,在种植环节提供优质种源与技术指导,推动稻米从“原粮”向“精品”升级,联动仓储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推动稻米产业“接二连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一粒米”串起乡村振兴的“增收链”。
“在石集乡稻米全产业联合党委的统筹引领下,我们募集资金重点投资稻米小镇深加工项目,以石集乡为中心打造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带动周边30万亩土地种植优质稻米,计划新建库容量为20万吨的配套原粮恒温库,打造胚芽米生产线、米糠二酯油生产线、米胚乳奶生产线等稻米全产业链生产线,全力推动稻米产业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增值’跨越。”江苏苏北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德说。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翁德说,“近年来,我们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我们会持续提升稻米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到泗洪大米背后的匠心与温度,推动泗洪大米在更广阔的市场上绽放光彩。”
如今的石集乡,稻米产业发展的“组合拳”持续发力。该乡通过举办合作论坛、召开良种洽谈会,探索良种购销合作订单种植模式,重点招引稻米精深加工企业,配套升级烘干包装、冷库储运等设施设备,让稻米全产业链“强筋壮骨”,带动妇女、老人等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
亮眼的发展成果,写在数据里,更落在群众的心坎上。今年上半年,石集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万元,税收79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36元,同比增长7.15%,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未来,我们将聚焦‘稻乡棋韵、共富石集’这一目标,围绕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品牌打造,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石集这方热土实现‘好田好种育好米、好山好水孕好景’,成为‘本地人引以为傲、外地人羡慕向往’的地方。”史明利说,石集乡将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真格举措,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泗洪新实践贡献“石集力量”。(记者 骆伯玮 见习记者 曹钰蓉)
扫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