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文旅“新三样” 焕发“新气象”

发布日期:2025-09-14 09:02:41
来源:启东市
责任编辑:citer
分享到:
核心提示: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全省共有12家单位入围,启东位列其中。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强调,要构建全季宜游新格局,延伸文、商、体、旅、渔消费链。”启东市文广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全省共有12家单位入围,启东位列其中。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强调,要构建全季宜游新格局,延伸文、商、体、旅、渔消费链。”启东市文广和旅游局局长张东霞表示,如今,他们正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融合推进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服务创新供给,助力文旅“新三样”焕发“新气象”。

丰富文旅新场景

走进抗大九分校纪念馆,作战指挥室、粟裕办公室、机要室等场景静静陈列。一张张泛黄的图片、一幕幕重现的战斗画面、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生动铺展着那段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诉说着不朽的革命功绩,瞬间将参观人员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

“在这里,我们能‘跑过一间房,读懂一部史,传承一种魂’,真正实现沉浸式育人。”大学生陈璐在参观后深有感触,“这样鲜活的教育,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更有感染力。”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之地,启东始终用心守护文化根脉。如今,进士府、首届县政府旧址、沈轶公故居等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品质提升工程已圆满完成;吕四三清殿修缮维护工作顺利落地,三甲盐场申报省级文保单位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让历史的印记愈发清晰。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启东更巧思将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依托启东市热电厂原址,当地规划建设电厂遗址博物馆,致力于打造承载工业记忆的文化新地标;创新实施“通海垦牧片区高品质一体化运营”,通过精准还原历史场景,成功推动通海垦牧公司旧址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历史资源焕发经济活力。

非遗传承得到生动“表达”。启东评弹团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单位,“吕四渔民号子”获省级非遗项目资金补助。深入开展非遗“四进”(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活动,开发具有市场吸引力的非遗文创产品。

重构文旅新业态

在蓝印花布艺术馆,非遗传承人郁弘晋正在生动讲解蓝印花布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工艺。案几上,斑驳的制作工具,诉说着传承的历史时光。

“制作方巾就像给老物件换新衣。”郁弘晋说着,将一条条白色小方巾交给身边的孩子,指导他们捆扎、标记、浸湿、拧干、染色……不一会儿,一块块各具特色的方巾就大功告成了。

“人们来启东,最想触摸到鲜活的文化。”张东霞表示,启东市13个非遗项目入选南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收集将近二十个启东特色非遗项目材料,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文旅创新的“破题点”。

为打造文旅主题线路,启东市精心策划“追江赶海之旅”“垦牧文化之旅”“东疆行摄之旅”等特色文旅融合专线,将圆陀角、江海澜湾等核心景观与深厚的江海文化、垦牧文化、盐垦文化等有机串联,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地方文化魅力。同时,还通过开发夜游产品,丰富文化消费场景。成功举办首场万人级“奔赴江海·遇见光”启东蝶湖音乐盛典活动。原创评弹《江海景》成为文旅推介新名片。培育蝶湖文体中心、黄金海滩、印象沙地、仙渔小镇、米歌酒庄等标志性项目,创新融合文博、非遗、红色、研学等多元要素。

打造文旅新产品

皓月当空,灯影摇曳,唢呐声划破夜空。位于启唐城沉浸乐园内,沉浸式实景演出如约而至。以唐朝历史和民间故事为蓝本,依托唐派建筑群,让游客随剧情移步换景,感受历史变迁。游客迅速置身于大唐盛世,融入角色,体验古代游街盛景。

“这种方式既有代入感又有科技感,让游客走进古建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将历史文化鲜活地呈现出来。”上海游客陈晓宇称赞道。

“科技资源正在转化为文旅动能,也擦亮了启东的文旅新名片。”张东霞介绍,上半年,启东市接待游客498.9万人次,同期增长16.8%,旅游总收入50.7亿元,同期增长11.2%。

启东的文旅产业正发出别样光彩:抗大九分校升级为南通市首个红色主题沉浸式革命纪念馆,渔人码头建成球幕影院,“启唐城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入选“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案例”。

此外,科技正在打破体验边界,突出“文旅+”融合。策划“2025爱你爱我·新年遇见光”元旦营销推广、“日出江海 春到启东”春节主题系列、“奔赴江海·遇见光”文旅促消费、“黄金海滩挖黄金”等特色体验活动。举办首届低空飞行嘉年华、“焰·无界”焰火嘉年华、长三角(启东)六国海上烟花大赛等。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