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返乡人”成为风景与游客的“摆渡人”

发布日期:2025-09-01 10:22:27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近年来,泾县明确鼓励发展特色民宿、主题咖啡馆等休闲服务项目,着力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丰富游客体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原标题:“返乡人”成为风景与游客的“摆渡人”

  近年来,泾县明确鼓励发展特色民宿、主题咖啡馆等休闲服务项目,着力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丰富游客体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一批城市“返乡人”,悄然融入了农文旅多元迭代发展新图景,凭借理念和技能,成为风景与游客的“摆渡人”。

  现代咖啡馆“对话”诗意山水

  在217省道泾县茂林镇段,有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阳光透过玻璃星星点点地洒在地上,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水声潺潺。这是30岁的景观设计师何超送给家乡和自己的一份特殊礼物:“己何·光空间”咖啡馆。

  这个消费娱乐新空间,从构思到开业只用了四个月。何超在上海从事景观设计,但内心深处,“回到家乡,做点实事”的声音始终萦绕。2024年春节,他发现镇上一处好位置,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后,决定因势就景建造一座咖啡馆。

  从设计到施工,这位景观设计师几乎独立完成了所有工作。“从外部看,它是一座风格简约的现代建筑;步入其中,青山绿水在开阔的视野里被瞬间推到眼前——这种‘哇’的惊喜感,是我想送给客人的。”何超说。

  何超与妻子周茜兰青梅竹马,毕业后同在上海打拼。他做设计常加班到深夜,她做运营全年无休。如今,妻子负责前台接待,他管设计与运营,在上海连吃顿晚饭都难凑到一起的两人,在故乡的山水间找到了相依相伴的生活新节奏。

  “我想把‘吃喝玩住’串起来,形成产业链条。”何超还想着建汉服体验馆、水上餐厅,再添一座茶馆……规划背后,是他对家乡文旅创新发展的信心。

  旅宿结合办成“户外俱乐部”

  从兼职导游到摄影领队,从会展策展人到大厂员工,吕恺的职业足迹遍布多个国家。

  2020年,吕恺偶然得知家乡茂林镇唐里村一块地正在招租,他尝试参与招标并顺利拿下,秋渡旅宿的故事由此展开。

  “起初只想给附近的漂流项目作简单配套,没想到在设计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可能性。”吕恺笑着说。他的新想法与故乡的山水碰撞出火花,催生了一座占地10亩、却仅有7间房的“精神驿站”。

  秋渡旅宿独特之处在于鲜明的“主理人印记”。这里从装修材料的甄选到房间的陈设,从活动的设计到茶器的挑选,都体现了吕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拿出自己的房间,与旅人分享生活。”吕恺这样定义秋渡旅宿。他不像老板而更似朋友,亲自组织溯溪、潜水、徒步等活动,和客人一起篝火畅谈,在深夜带着众人观看璀璨星空。

  旅宿结合的模式,让这里就像户外俱乐部。“有的客人来了七八次,我们早就成了互相见证成长的朋友。”吕恺开心地说。

  乡村烟火气兼容“数字游民”

  清晨,夏蕾推开面包店的玻璃门,烤炉里刚出炉的面包散发着麦香。这样的生活,和之前在杭州当白领按时打卡、泡咖啡、盯着电脑的日子,是两个世界。

  “以前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流程,倦怠中有了想要改变的念头。”夏蕾勇敢迈出了返乡创业这一步。

  店址在皖南川藏线沿线的泾县汀溪乡,这里常年有大量自驾游游客,不愁客源。回乡后,她的生活被分成温暖的“面包时间”和灵活的“屏幕时间”。

  每天上午,检查面团发酵状态,根据预订单与客流高峰点,和师傅一起准备现烤面包;人流高峰期,她熟练地售卖面包;午后整理货架时,会和熟客唠几句家常,听他们说自驾途中的趣事;傍晚则对着销售数据复盘,调整次日的产品配比,顺便在小程序商城上更新库存。店里的同事们也像家人一样,工作氛围轻松温暖。

  空闲时,夏蕾会打开笔记本电脑,切换到“设计师”模式。凭借几年来积累的设计策划经验和人脉,她在网上平台上全国接单。“现在每月面包店经营加上线上设计收入,比在杭州时差不了多少,但时间变成了自己的。”她笑着说。

  当互联网打破时空壁垒,“自由职业”与“家乡土壤”的结合,催生出夏蕾喜欢的“半数字游民”生活。她再也不用挤早晚高峰,不用每天按部就班地打卡坐班,能随时回老家看望父母,跟着自驾游的车流去周边小镇转一转。

  “乡村就需要小夏这样的年轻人!”面包店老板夫妻俩也是回乡创业者,他们看着夏蕾,满眼认可。“懂互联网,懂年轻人的心思,把城里的新鲜理念和乡村的好东西结合起来,这种接地气的创新,最能给乡村添活力。”老板娘说。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