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缙云仙都景区内的岩宕掩映在沉沉云雾中,别有一番奇绝风姿。
8月28日,2号岩宕对面的“石迹悠居”民宿院子里,刚整理好客房,有了片刻闲暇,李辉在院子里拍起了视频。院门花架上的牵牛花、草坪里开得正闹的三角梅,对面岩宕的风景都“装”进了他的视频。
随时用短视频分享岩宕和自家民宿,成了李辉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在抖音平台上的两条置顶视频,都是岩宕。那曾是他父亲半辈子的谋生场,而今是他民宿最大的“卖点”。
缙云被誉为“千年古石城”,凝灰岩蕴藏量居全国第一,采石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宋代,拥有3000多座体量不等、形态各异的采石场。采石场山下的鼎湖村,青壮劳动力一度多以采石为生,李辉的父亲李旭山也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十七八岁的李旭山就扛着锤子、钢钎、绳子等工具进山采石了,“天不亮就出门,晚上要凿到抹黑才收工,一立方石块可以卖11.2元,卖给人盖房子”。后来岩宕的采石权收归给生产队,李旭山负责采石管理和运输。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为保护山体,缙云县果断叫停了采石业,3000多个岩宕因此“沉睡”。
2018年,缙云仙都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眼见家乡环境越来越好,游客日益增多,在外打工的李辉辞掉工作回老家,将三层半的房子翻新,开起了民宿。对面100米开外就是岩宕,李辉给民宿起名“石迹悠居”。来此的客人也确如李辉所想的那样,悠居三两日,尽兴而归。
2021年,缙云县对岩宕进行修复性开发。业界知名建筑师徐甜甜和她的团队摒弃大规模改造,选择“顺势而为”:8号岩宕保留采石匠手凿小路,增设书架与栏杆,成为“刀刻斧凿的天然书吧”;9号岩宕因形似喇叭,铺设隔音材料后化身为演出剧场;10号岩宕成为露天展厅,从三米高的观景台俯瞰中央,仿佛亲历艰辛的采石场景……
“针灸”式的微改造不仅再现了“开山采石”文化,更让缙云岩宕成为频频出圈的“网红景点”。外表粗粝的采石场与浑然天成的内部景观碰撞出的独特气质,不仅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至,更成为国际品牌青睐的舞台——法国人头马酒庄在此举办300周年诞辰活动,迪奥发布会借天然石壁打造沉浸式光影秀。
“12时辰游千年石窟”、机车嘉年华、婚礼艺术装置展览……一个个文旅活动催生出了新业态,更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岩宕文旅IP。
直接受益的就是像李辉这样的民宿业主。岩宕一“出圈”,他明显感觉客房不够用了,“一到节假日,7间客房全满,都是冲着岩宕来的游客。”李辉粗粗算了笔账,年营业额比之前平均翻了一番,最好的一年赚了30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李辉越干越有劲,他一边在院子里种上花花草草、养上金鱼和兔子,将小院扮靓,一边当起了“导游”,带入住的游客寻访岩宕,讲述父亲当年的采石故事,让游客零距离感受缙云采石文化。在民宿一楼,他还专门收拾了一间屋子放置父亲当年的采石工具,给游客展示和体验。
在仙都街道,像李辉家一样的民宿农家乐有300多家,其中鼎湖村就有上百家,村集体收入从2021年的77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72万元。去年,仙都景区接待游客242万人次,景区总收入2.4亿余元。
将“消极资源”转化为“积极资产”,缙云岩宕的轻改造成为全球废弃矿场再利用的经典案例。如今,景村同美共富的乡村图景正在仙都景区徐徐展开,千年岩宕的蝶变故事仍在继续。
【延伸阅读】
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华丽转身。深山“废矿”变身文旅“富矿”,是丽水厚植生态底色,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之举。丽水是全国重要的矿产建设基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遗留下大批停止开采的废弃矿山。为此,丽水成立矿区修复专班,开展专项修复治理,让93座废弃矿山变成“网红打卡点”。其中,缙云岩宕基于废弃的采石场,打造成书房、剧场和展演厅,成为备受追捧的热门打卡点;景宁那云·天空之城将废弃老矿山改造成高端文旅酒店,集合悬崖、矿石、温泉及畲族特色,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宠”。
【专家点评】
丽水学院科研处处长、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刘克勤:
缙云岩宕从废弃矿场到文旅胜地的转变,即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和诠释。从生态角度看,过去废弃的岩宕存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而通过微改造,在保留原始风貌基础上加固修复,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从文化层面讲,它再现“开山采石”文化,保留历史记忆,让古老技艺与文化得以传承。废弃矿场变身书吧、剧场、展厅……创新文旅体验形式,满足游客多元精神需求,赋予工业遗迹新生命力。从经济方面看,岩宕的成功转型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丽水缙云岩宕、景宁那云·天空之城的改造为全球废弃矿场再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作为生态文旅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其生态、文化、经济的协同发展模式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