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海盐沈荡做好“文化+旅游”文章 “冷门”小镇圈粉百万游客

发布日期:2025-05-06 14:15:41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五一”前夕,记者从嘉兴市区驱车半小时抵达沈荡,在这里读一本书、吃一支雪糕、品一杯咖啡,看小镇如何用文化味实力“圈粉”。

  原标题:海盐县沈荡镇做好“文化+旅游”文章

  “冷门”小镇圈粉百万游客

  或许连本地人都没有想到,海盐沈荡这个冷门小镇,能变得如此热闹——

  经营了39年餐饮店的徐惠君一开始只是感觉吃不上准点的饭了,现在有时忙到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员工朱涛总和朋友打趣“原来卖酒的尽头是导游”;当地居民也开始“凡尔赛”说,家门口都堵车了……

  “五一”小长假前夕,沈荡镇向全体居民倡议,主动做好家乡文化的“代言人”。假期首日,沈荡游客突破3万人次,为今年春节假期高峰时的一倍多。

  只要来沈荡逛上一圈,就会发现这座千年老镇的“出圈”,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五一”前夕,记者从嘉兴市区驱车半小时抵达沈荡,在这里读一本书、吃一支雪糕、品一杯咖啡,看小镇如何用文化味实力“圈粉”。

  “坐上一艘突突直响的轮船,在一条漫长的河流里接近了那个名叫孙荡的城镇。”余华在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里写到的孙荡,原型就是沈荡。还有《一九八六》《活着》《兄弟》等小说中的乡下情节,都取材于沈荡。很多游客最初知道沈荡,也是因为余华。

  余华之于海盐的意义,正如鲁迅之于绍兴、沈从文之于湘西。3年前,海盐发布“余华文学地图·沈荡篇”,串联起千亩荡、胜利饭店等余华作品中的场景。一时间,大批文学爱好者前来沈荡“为情怀买单”。

  采访当天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但上午不到10时,胜利饭店门口就挤满了排队等号的游客。“中午没号了。”店长徐凌燕无奈地朝我们摆摆手。

  自2022年营业以来,店内16张餐桌每天都座无虚席,今年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0%。为提升接待能力,胜利饭店正加紧改建两三百米外的一处闲置厂房,明年建成投用后可同时容纳2000多人就餐。

  不过,当“泼天的富贵”朝这座小镇涌来,还得有接得住的能力。

  早些年,发展还不温不火的沈荡就开始提前布局文旅产业,在保留传统古建筑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公共空间,打造集食、娱、购等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并引进木心居、白日梦等特色主题民宿。去年,沈荡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4%。

  漫步老街,我们偶遇从天津自驾来的游客李愉,他感慨奔着余华来沈荡游玩,没想到这里的文创也这么有意思。说话间,李愉晃了晃手中刚买的白酱油牛乳雪糕,略显得意地分享起他的攻略:“一定要拿着雪糕去沈荡酿造打卡拍照!”

  这支雪糕是沈荡酿造推出的文创产品,上市不到一年,已售出12余万支。“食品文创单价低、亲民,不仅能拉动二次消费,还可以推广本土文化和特产。”沈荡酿造副总经理庞卫华道出创意的初衷。

  作为中华老字号,138岁的沈荡酿造心不老,先后推出白酱油牛乳雪糕、白酱油曲奇、文创冰箱贴等,让非遗更贴近年轻人。“要拥有持续打造新IP、制造新鲜感的能力,把游客的情绪价值拉满。”搭上消费新业态的快车,沈荡酿造如今也迎来了品牌的“第二春”。

  当年轻人涌进小镇,小镇也在拥抱年轻人。在沈荡贲湖老街最东侧,有24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粮仓,但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其功能逐渐淡化。为了唤醒这些“沉睡”的老粮仓,沈荡一边保留原有的砖瓦结构,一边招引书店、咖啡店、餐饮店等,传统粮仓被装填成“文化粮仓”,转变为网红地标——沈荡谷仓文化产业园。

  构想几何·咖啡工厂店是首个入驻的项目。“日销1200杯是常态。”80后负责人路辰带着设计团队,将咖啡饮品与海盐元素结合,推出“游到海水变蓝”等爆款。今年,构想几何在沈荡投资的构想童年空间、创意融合餐厅等将陆续建成运营。

  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看来,沈荡的成功“破圈”,一方面在于其将文化基因与现代业态融合,另一方面不过度追求商业化,满足了年轻人对小众、特色、松弛感的追求,走出“同质化”困境,可为文旅资源转化提供新思路。

  “真正火爆的点,或许还没到来。”沈荡镇党委书记戴燕卫翻看着最新的镇域规划图。他把今年定为项目建设年,待图纸化为现实,沈荡将更有底气持续“沸腾”。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