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桥上,红旗随风飘扬。看着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的红色古镇,遂昌县王村口镇桥东村68岁的村民冯礼会感慨万千:“真是一年一变样!”
80多年前,冯礼会的父亲作为儿童团团长,曾多次为红军放哨、送信,也无数次走过这里。而今,正有越来越多人从桥上走过,铭记那段红色岁月,也书写着小镇崭新的历史。
绿意葱茏的群山,蜿蜒流淌的乌溪江,曾经见证了艰苦卓绝的浙西南革命历史。1935年7月,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王村口,建立以此为重要区域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王村口曾经是乌溪江上流重要的商品货物集散地,每天有许多来往的木排、竹排运送货品,而漂流的雏形也正是源自于此。游客乘皮艇穿越清澈河道,在激浪中感受革命岁月的激情,沿途可见宏济桥、天后宫等革命旧址。
“周末两天就接待了900多位游客!”遂昌乌溪江旅游漂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方法林高兴地说。2009年,看着县里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他想到了把交通工具和旅游相结合,开发了独具王村口特色的“红色漂流”。如今,一条融合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的漂流线路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明星项目。
2017年,王村口镇被列入首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借此机会,镇里将省级风情小镇建设规划、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规划、桥东桥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小城镇综合整治规划四规合一,定下红色发展新路径。
“1935”文旅街区随之诞生。镇里通过统一修缮老街和古建筑,并先后开展房屋外立面改造、管线下地、新建停车场等整治项目,让小镇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镇里召集本地人开设特色店铺,镇政府给予免租金政策。经营得好的,来年还能获得专项奖励。咖啡馆、美食店等40余家特色小店先后开出。
村民毛建英从小听着外公外婆讲的故事长大。1936年冬,4名红军战士受了伤,躲进九突村的一处山上,她的外公外婆用猪草盖着篮子,偷偷给红军送番薯干、土豆干。为了帮助红军战士疗伤,外公还拿出家里酿的土酒,给他们消毒。
“我们家跟红军还有不小的渊源。”受此启发,毛建英靠着祖传的手艺,开了小店,卖起了“红军酒”。如今,已成为古镇最受欢迎的特色伴手礼之一,一年能卖出五六百坛。
像毛建英的“红军酒”一样,那些“土得掉渣”的纳鞋底、编竹篾等老行当,借着红色文旅的东风,都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寻访粟裕将军足迹,缅怀红军英烈;宿红军客栈,唱红军歌,尝红军菜;置身天然氧吧,品味遂昌清茶……这些年,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王村口镇打造了全景式、沉浸式、互动式的红色教育体验。
去年秋天以来,镇东边的挺进广场开了草坪音乐会,在红军曾经走过的路上办起了山地越野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名参赛选手沉浸式感受红色力量。今年以来,镇里已接待省内外游客13.9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41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