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泛舟诗画间,催生新商机 长三角兴起水上游

发布日期:2025-08-21 10:12:22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水上观光游成了暑期消费的热点之一。

  原标题:水网密布的长三角兴起水上游

  泛舟诗画间 催生新商机

  水上观光游成了暑期消费的热点之一。

  华灯初上,微风轻拂。钱塘江江北夜游航线游船“晴西子”号满载乘客,从浙江第一码头出发,两岸灯光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行至城市阳台,沿岸高楼化身巨幕,流光溢彩的动画随音乐跃动——西湖荷花、三潭印月等杭州元素与科技感十足的星际光影交替登场,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

  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自古便是水运繁荣之地。“开门见河、出门摇橹”,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水路出行曾是主要方式。而今,在旅游市场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各地正利用水资源,结合当地文化,探索水上游的多种可能,挖掘Cityboat(城市船行)的文旅潜力。

  这些游船航线能否再现往日水路繁华?交旅融合的新征程上,又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航线重启,点燃水上游憧憬

  人在船上坐,船在画中游。

  日前,杭湖线游船缓缓前行,两侧荡起碧绿的水花。站在甲板上,游客或倚栏远眺,或低声交谈,或打卡拍照,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船舱内则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孩子们兴奋地围着魔术师,试图揭秘每一个神奇瞬间;传统蒲扇绘画区,大人小孩正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这让游客郑先生感觉惬意又充实:“在水上悠哉游哉,沿途是美丽的风景,船上活动也很丰富。”

  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曾是两地重要的水上通道。“20世纪60年代,航运发达,京杭运河上,就有包括杭湖线、苏杭线在内的十余条航线,覆盖长三角多地。”杭湖线重启后,该航线老船长金之江特意赶来体验。他回忆,当时往返的船80%是拖船,像小火车一样一节拖着一节,早晚各一班,经常能坐得满满当当。

  如今,游船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多了文化与休闲的体验。

  钱塘江江北夜游航线阔别8年后重启,游船5月恢复开航以来,日常每日一班,节假日班次增加,成了市民游客打卡杭州的新方式。游线创新推出的无人机表演、AR灯光互动,更是给足了游客惊喜。“无人机表演很惊艳,我从辽宁来杭州旅游,看了攻略特意增加了这个行程。”游客徐姗拍下不少照片在朋友圈分享。

  明显的信号,是交旅融合正从陆地走向水面。浙江日前出台的《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指出,创新推广水上游线产品,打造“乘舟梦日边”长距离游轮游线,谋划京杭运河、新安江、太湖等跨省域精品航线;打造“行舟诗画间”中短距离游线,沿浙东运河、钱塘江、瓯江、椒灵江等水系,谋划水上观景、水路文化游线……不久前印发实施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水上示范区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也提及组织不同特色主题的区域水上线路,链接上海、苏州、嘉兴、太湖风景区。实现上船可游玩,下船即目的地。

  长三角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为4.8至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水域面积超过2.45万平方公里。

  “要利用好这笔巨大的生态财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文旅研究院刘畅博士多年来一直聚焦文旅融合与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等研究,在她看来,长三角水域资源丰富,两岸自然风光好、人文景点富集,发展水上旅游有天然优势。

  今年1月,苏州无锡两地的太湖跨市水上游时隔20多年重启,开出无锡管社山至苏州西山岛、苏州漫山岛2条跨两地航线。“终于来到太湖深处一睹风采。”看着众多红嘴鸥围绕着船头上下翻飞,不少游客试图与之近距离互动。一时间,航线船票供不应求。

  尝到甜头的无锡,又与太湖南岸的湖州展开商讨,两地交通、文旅部门就开发太湖水上旅游航线达成初步共识。

  事实上,湖州对开通太湖航线期盼已久。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发展科副科长张云宝介绍,2020年以来,湖州多次赴苏州、无锡对接,并对重新贯通太湖水上旅游客运航线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

  当消失的航线再度重启,点燃的是大家对水上游的无限憧憬。

  吸引人的是水,留住人的是岸

  泛舟游玩,自然会慢一些。

  杭湖游线全长约89.9公里,时速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当1个多小时的车程变成约6个小时的慢游,会不会觉得无聊?

  “相比特种兵式打卡,我更喜欢慢悠悠地玩。”00后姑娘付晓波和朋友乘坐杭湖线游船后,对行程颇为满意。她们在新市古镇换上汉服,体验了蚕花姑娘“羽冠珍珠妆”,品尝了茶糕、梅花糕;在南浔古镇,闲逛于小桥流水间,看中西合璧的建筑,在丝业会馆品“三道茶”赏湖剧。

  今年,浙江在众多的航线中选择重启杭湖线,是有讲究的。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前期深度参与该航线调研,他指出,该航线不仅航道条件成熟,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泛舟阅江南。于是,新市、南浔两个古镇原本停用的码头建起来了。其中,新市古镇码头下船后仅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景区,带给游客无缝衔接的体验。

  想要打造好一条水上游线,其实并不容易。苏州、无锡两地太湖航线试航后,注重提升品质,努力打造精品游线,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毕竟,水上游不是简单的坐船游。“这是旅游产品的设计,‘游’明显超越‘行’的概念。”刘畅认为,作为一项水上游览产品,吸引人的是水,留住人的是岸,所以要强化水岸联动,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入场景”。

  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已火爆多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水岸间的互动成了最大亮点。当夏天的微风轻轻吹过,新安江山水画廊空气中带着江水的清新与山间的花香。游客不仅能感受秀美山川,还可以围观原汁原味的捕鱼表演,演员都是当地渔民。“沿岸打造春季油菜花海、夏季枇杷满山、秋季九砂晒秋、冬季半江纱雾主题景观,我们会根据季节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以游船串联景点,有效缝合沿岸碎片化旅游资源,使船岸相融、岸景相连。”经营该航线的黄山市新安江游船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华介绍。

  绍兴“船访文豪故里”市域航线尤其强调将人带入鲁迅笔下的世界,游客可乘船访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在桨声欸乃中探寻绍兴的人文脉络。

  对于强化水岸联动,安吉鸿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嫣男有着深刻的感触。公司目前运营着梦里水乡线、苕溪记忆线两条县域短途游线及一条安吉至南太湖市域游线。两条短途航线上,他们将两岸千亩良田、白鹭岛、苕溪生态绿道、梅溪老街等串点成线,目前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异常火爆;但安吉至太湖航线由于航线长,加之中途没有码头停靠点,航线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常常有游客询问中途能否停靠游玩。”孙嫣男也在期待,太湖沿线码头建起来,能和岸边景点联动,增强航线的体验感。

  难题已在破解。为规范停靠点管理,目前我省在推动杭州、湖州等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同时聚焦基础设施、服务能级等,推出3至5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作为试点,加快推动旅游航道设施提升。

  多业态跨界合作,让水更有灵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船慢游掀起了一股文旅消费新潮流,也让跨界合作有了更多可能。

  “科技”成了水上游的关键词之一。当夜幕降临,温州鹿城区南塘的灯光逐渐亮起,映照在河面,波光粼粼。此时,一场集情景小剧、歌舞表演、科技光影于一体的“塘河夜画”夜游实景演出在温瑞塘河上开启。游客置身游船,恍若穿越千年瓯越秘境。光影变幻间,游人会“遇上”郭璞、韦庸、谢灵运等历史人物;塘河中心,3万颗智能星灯,演绎着“手可摘星辰”的浪漫故事。游船驶过20米巨型LED画卷时,AI技术让元代画家王振鹏的水墨山水“活”了起来。

  在浙江,水路交旅融合产品已达100余个。省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联动11地市,统筹规划发展水上游,发布了“泛舟浙里”水路交旅品牌,并同步推出涵盖省内13条超人气精品游线的“泛舟浙里”必游榜,构建起水路交旅融合省域IP。

  细看“泛舟浙里”必游榜游线,游艇俱乐部、无人机秀、夜游演艺等业态已成为新的打卡点;“水上茶宴”“动漫主题秀”“船上剧本杀”等新业态正在酝酿。想象一下,当你穿上特色服装,和同船伙伴一起执行各种任务和交互式游戏,同时寻找其中隐匿的线索,是否已经超越了游船本身带来的快乐。

  尽管长三角先天优势不错,旅游市场可观。但业内人士透露,水上游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匹配,尚有诸多难点待打通。

  孙福轩表示,航线产品内容同质化是当前制约水上游发展的问题之一。他举例,不少地方都将光影秀作为亮点,游客容易审美疲劳。为此他建议不同地区的产品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新性推出主题化和特色化水上游线,例如,可与休闲运动、餐饮娱乐、艺术表演、研学科普等多业态融合。

  运营水上游线多年,王德华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他特别指出,目前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途经的部分千岛湖湖区,旅游产品缺乏年轻化项目,航线也面临游客量下降、客群老化的挑战。“未来,我们也考虑联动湖区周边的特色民宿、乡村及景点,从现在的当日出发返航,进一步打造为两到三天的深度游。”

  安吉鸿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梦里水乡线、苕溪记忆线后,相继有天空之门—西苕溪水上运动中心、咖啡店、溪畔一号等项目落地,这些业态满足了年轻游客的多元需求。孙嫣男希望,未来各业态能联动起来,推出“水陆一票通”等模式,打响“玩水就来西苕溪”的旅游新IP,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水上游线如何与游客高品质的需求匹配?内容又该如何创新?刘畅建议各地精准定位市场,错位竞争。未来如果规划杭州到苏州航线,运营核心可抓住“诗画江南”;而湖州至苏州、无锡航线则可聚焦“太湖文明”或“丝路水乡”,打造“太湖文化走廊”。

  水,流动起来才有灵性。一条水上游线,串联起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当旅游产品能日益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水域的消费场景将越来越有活力。

  以岸活水

  水陆协同

  孙福轩

  当前长三角正掀起水上游热潮,各类航线火爆印证了其市场潜力。但也要看到,水是引流载体,岸才是价值容器。实现长三角水上游复兴,本质是从交通功能向场景消费的价值跃迁。

  关键不在于航线里程或船舶数量,而在于通过水岸深度联动,将线性航道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走廊,构建“船行即体验、靠岸即沉浸”的水陆协同生态。

  更好地实现水岸协同,以下三方面可作为发力点:

  其一,空间加快缝合。当前,水上线性航行与岸边碎片化文旅资源存在割裂,部分航线的航程中缺乏停靠点,游客“望岸兴叹”。码头与景区的空间耦合度决定体验流畅性,未来应进一步打通码头与岸上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与核心节点如古镇、知名景点的“零距离接驳”。

  其二,业态设计破壁。将航程时间转化为消费时长,业态设计格外关键。温州的“塘河夜画”等航线的探索,显示科技赋能可突破“白天看景、晚上黑屏”的时空限制。一方面可丰富船上体验,另一方面可加强与岸上餐饮、住宿、文创等消费业态的联动,推动船上剧本杀、水上茶宴等新业态孵化。

  其三,内容创新求变。长三角发展水上游,要警惕同质化风险。长三角各地应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基因,塑造差异磁场,挖掘展示特色的本土文化、工业遗存等资源。

  以岸为锚、以水为链,实现从“船票经济”向“目的地经济”的转变,才能让“慢游”成为不可替代的深度体验。当游客从“过客”变为“参与者”,长三角水上游市场潜能将持续释放。

  (作者为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5年“泛舟浙里”必游榜

  1 杭州 千年运河·钱塘宋韵

  2 嘉兴 新时代“重走一大路”

  3 舟山 慈航普渡 情满旅途

  4 杭州 穿越千岛

  5 杭州 西溪且留下

  6 绍兴 船访文豪故里

  7 杭州 诗画富春江

  8 温州 最美南麂

  9 宁波 映舟三江

  10 杭州 如梦上塘

  11 温州 塘河夜画

  12 衢州 夜游信安湖

  13 湖州 青绿湖影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