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安徽淮北:工业遗产活化 打造文旅IP

发布日期:2025-07-16 10:44:33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在安徽淮北,一座以“工业文化+科技体验”为核心,集工业博物馆、主题商业街区、研学教育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正成为城市“新地标”。

  原标题:从工业记忆到文旅IP 安徽淮北书写工业遗产活化“优秀答卷”

  在安徽淮北,一座以“工业文化+科技体验”为核心,集工业博物馆、主题商业街区、研学教育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正成为城市“新地标”。

  “老树发新芽”让工业遗产成为流动的城市叙事

  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主要包含淮北工业博物馆和夔牛天街等项目,是淮北市“工业遗存+IP+科技娱乐”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其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大唐淮北发电厂,该厂曾是华东电网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

  鼎盛时期的淮北大唐发电厂,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24.5万千瓦,2000多名工人三班倒作业,每天要消耗3000多吨煤炭,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输送着光和热。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要求提升,这座服役半个世纪的老电厂在2018年逐步关停。

  如今,经过精心改造,这里已成为城市“新地标”。记者了解到,这种将工业遗迹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保护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还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造工程创造性地践行了“保护优先、功能再造”原则,保留了红砖厂房、钢铁桁架、蒸汽管道等工业元素,通过巧妙的“微创手术”赋予其新的生命。

  全息投影“新旧对话”

  走进工业博物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馆内通过3537件珍贵展品“新旧对话”,配合全息投影、VR互动等数字技术,系统呈现淮北从传统煤城到现代能源基地的转型之路。试营业开馆首月就吸引超6000人次参观。

  夔牛天街建筑形态则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厂房形态,并将老电厂机械纹理、蒸汽朋克元素融入夔牛机甲设计,以“复古工业美学”具象化表达了城市从传统工业到文旅创新的破界重生。工业风的蒸汽朋克和未来风的赛博朋克相结合,用高科技与创意承载着人间“烟火气”。

  “我们不是简单修复,而是要让工业记忆在新时代土壤里重新发芽。”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总负责人说。

  漫步在保留着工业肌理的建筑间,斑驳的砖墙与全息投影交相辉映,生锈的管道化身艺术装置,曾经的煤渣场地变成了孩子们欢笑的乐园。“老树发新芽”的改造理念,让工业遗产不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成为流动的城市叙事。

  “逆生长”老电厂带来经济“新引擎”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佐证,是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依托。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城市更新改造,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淮北市积极响应,将老电厂改造列为城市更新重点工程、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快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老电厂从“活起来”到“潮起来”再到“火起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外溢效应。据统计,项目间接带动周边商业体出租率提升15%。配套建设的560个车位停车场和充电站,既服务游客又惠及社区居民。200多个新增就业岗位为社区注入活力,其中不少岗位还是原电厂职工子弟,延续了工业血脉。

  记者了解到,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联动效应。该项目与相邻的啤酒厂文化街区、隋唐运河古镇等形成文旅集群,有效推动淮北从“单一景点”向“全域旅游”升级。

  2025年一季度淮北市相山区接待游客279.4万人次,旅游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文旅成为区域经济新亮点。老电厂片区从昔日的“城市记忆”蜕变为“城市秀带”,入选安徽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典型案例。

  老电厂的“逆生长”不仅全景式呈现了淮北发展的时代足迹以及淮北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折射出淮北在城市更新的答卷上交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最优解。当前,在国家推进“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和安徽省将工业遗产活化列入文旅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的大背景下,淮北正将这一成功模式推广至更多工业遗存。

  一座博物馆,一件件工业实物,一幕幕工业影像,从机器轰鸣到文旅欢歌。这份将工业记忆转化为文旅IP的巧思,这份让历史遗产拥抱未来科技的勇气,正是淮北在探索城市改革发展中交出的“优秀答卷”。

  “这些老厂房不是包袱,而是转型的财富,是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带得动消费的城市名片。”淮北市委书记汪华东说。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