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港城民宿,在山水间诗意栖居

发布日期:2025-05-08 10:49:03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寻一处民宿,品一杯云雾茶,枕着海风、虫鸣安然入眠,便能邂逅“港城慢生活”。

  在连云港,诗意生活不必远行。寻一处民宿,品一杯云雾茶,枕着海风、虫鸣安然入眠,便能邂逅“港城慢生活”。

  近年来,连云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旅游门户和文化强市旅游名城,助推民宿经济持续升温,一批乡村特色民宿涌现,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这些乡村民宿究竟有何魅力如此“吸睛”?又是如何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道路?

  “民宿+文旅农”,提升服务品质

  今年“五一”假期,连云港花果山景区迎来旅游热潮。游客们不仅为“大圣故里”的奇山秀水而来,更被山脚下各具风情的民宿吸引。H2O民宿的庭院咖啡飘香、水云间智能客房的西游文化体验、桃溪果园的采摘乐趣……这些新业态背后,是花果山街道探索“民宿+文旅农”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位于花果山街道前云村的H2O民宿,简约的设计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10间主题客房各具特色,吊篮摇椅点缀其间,整栋楼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香。住客三三两两坐在落地窗前,品咖啡、赏湖景,享受难得的闲适时光。“这里就像世外桃源,完全颠覆了我对乡村民宿的想象。”上海游客曹女士赞叹道。

  民宿老板孟涛是本地人,也是连云港市民宿行业协会副会长。“几年前,这些老房子大多闲置,我决定创业也是看中了家乡的文旅潜力。”他笑着说,“客房以水元素为主题,现在节假日一房难求。”

  孟涛的创业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花果山街道盘活闲置资源,鼓励村民改造老屋,立足“一宿一主题、一居一风情”,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探寻绿水青山中的富民“密码”。初期缺乏统一规划,各家各自为战,甚至陷入价格竞争。2022年7月,花果山街道党工委创新成立“花果山红宿联盟”,通过党建引领,整合6家精品民宿,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通。孟涛坦言,“以前客满时只能拒单,现在联盟内调剂客源,不仅收入增加了,客人也更满意。”

  水云间民宿紧邻大圣湖,与阿育王塔隔湖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以“西游文化”为主题,智能客房、特色菜品、文创礼品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西游之旅”。“民宿不能只卖床位,要卖记忆点。”老板张曙文说,“我们从细节入手,让客人通过水云间,爱上连云港的文化与风情。”

  目前,花果山街道拥有民宿近130家,其中水云间酒店和小森居客栈获评国家丙级旅游民宿。“花果山红宿联盟”每年创收200余万元,带动就业20余人。

  “接下来,街道将依托‘花果山红宿联盟’平台,拓展文旅农融合空间,提升服务品质,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花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夏雷说。

  差异化布局,打响“连岛民宿”品牌

  位于连云区连岛街道西连岛村的一步之遥海景民宿,老板武波正一边接听游客订房电话,一边走向停车场。“旺季时每天要接送十几趟客人。”武波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这家紧邻连岛景区大沙湾的民宿因地理位置优越备受游客青睐。

  “游客来住宿,图的就是方便。”武波说,“大沙湾是连岛的核心景区,在我们房间里也能看到。旺季游客多,淡季则客流量骤减,得靠老客户和线上推广维持。”此前武波也一直从事酒店管理工作。随着连岛景区热度上升,游客越来越多,武波萌生了把自己家老宅打造成海边特色民宿的想法。经过几年运营,武波的民宿办得有声有色,去年营收将近90万元。但武波坦言,现在民宿竞争很激烈,之后将做好个性化服务,吸引回头客。

  沿着一步之遥海景民宿往前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晨熙海景花园民宿,13间客房中,大部分房间都拥有海景露台。晨熙海景花园民宿老板苏连梅说,她从事物流行业多年,2022年回到连岛,租赁老宅改造成民宿,同时保留了自己的物流公司。

  在连岛街道,一家家风格各异的民宿与碧海蓝天融为一体,于山海之间崭露头角,逐渐打响“连岛民宿”的品牌。如今,连岛民宿已有300余家,营业收入超2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这座昔日以渔业为主的海岛,正通过民宿经济焕发新活力。

  “我们将大力发展特色主题民宿,结合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定位,差异化布局渔家风情、非遗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民宿。同时,不断优化民宿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带动效应和乘法效应的民宿产业集群,让更多村民享受民宿产业发展红利。”连岛街道党工委书记林正冰说。

  推行人才帮扶机制,发展精品民宿

  “节假日,游客聚在房间里唱唱歌,在院子里一起做做菜……我想给客人一种家的感觉。”位于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的陆家小院回乡民宿老板陆红英笑着说。

  五月的黄窝村,草木葳蕤。走进红瓦白墙的陆家小院回乡民宿,风车长廊、大锅灶、茅草屋、窑炉、秋千映入眼帘,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今年50岁的陆红英说,“我以前做过幼师,开过装修公司,但是对开民宿一直有情怀,虽然很累,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快乐。”

  陆家小院回乡民宿是陆红英在黄窝村“两委”的指导下,利用自己家老宅改造而成的。民宿自2021年开始运营,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年利润近20余万元。在陆红英的带领下,黄窝村村民纷纷对自己家的闲置农宅进行改造,打造本土特色民宿。

  “我们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重新修整龙潭涧、情人谷、孔雀园等景点,建成凤仪广场、涧潭水系、森林公园等项目和片区,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大门、生态停车场和旅游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于2020年成功创成凰窝国家3A级景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说。

  “我们街道还成立民宿协会,推行人才‘组团式’帮扶机制,定期对民宿进行调研,‘面对面’‘一对一’地对从业人员‘把脉问诊’,提出个性化指导意见。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线上线下培训授课等方式,推动培养民宿管家等专业型人才。我们也将打造羊山岛高端示范民宿群,引导村民发展精品民宿,赋能本地区民宿乃至乡村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高公岛街道党工委书记钟翊玮说。

  发展多元业态,尽享田园慢生活

  立夏时节,在北云台山中的连云区宿城街道,成片的花海和云雾交相辉映,古色古香的民宿宿园被青山绿水环抱。

  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茶+四合院”徽派建筑,被11棵近百年的大树包围,置身其中宛若身处一个小森林。“与其说我选择了宿城,不如说宿城选择了我。”宿园老板许小芹说,“我被宿城的美景深深吸引,也希望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同分享这份静谧与美好。”在民宿开始装修之前,许小芹花了3个多月时间走访、调研长三角地区发展得好的民宿,深入了解民宿建设的思路、模式和运营经验。宿园自去年7月运营以来,以其独特的中式美学韵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今年35岁的许小芹是东海人,大学毕业以后,她曾在一家外企工作过3年多时间。谈起开民宿的渊源,许小芹坦言,跟自己的热爱分不开。许小芹说,她在民宿运营中融入宿城的云雾茶,以茶为媒,围绕茶做加法。游客可以在百年大树下静听鸟鸣声,泡茶、品茶,在宁静和自然中感受田园“慢生活”。谈起未来,许小芹信心满满,她将通过“民宿+”多元业态和定制化服务,为游客打造沉浸式度假体验。

  “在宿城,景区环绕着村庄,村庄点缀着景区。我们要利用好宿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引领大家做好民宿产业‘特’字文章,着力让宿城的绿水青山变成富民增收的‘聚宝盆’。”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恺说。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