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唤醒“古濉” 焕新古城

发布日期:2025-05-08 10:40:50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五一”假期,濉溪古城景区接待游客量近40万人次。

  原标题:濉溪县立足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定位,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文旅生态——

  唤醒“古濉” 焕新古城

  “五一”假期,濉溪古城景区接待游客量近40万人次。走在濉溪古城大街小巷,赏美景、看演出、观非遗,是假日盛宴;在小城里感受历史文化、畅享美好时光,也是生活常态。

  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濉溪县着眼长远,自2021年5月濉溪古城焕新“开城”以来,立足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定位,做足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文旅融合新图景向纵深铺展,让“诗与远方”的故事愈发精彩。

  擦亮招牌 以文引流

  “为什么选择来到濉溪古城?”日前,记者走进古城向多位游客提问,答案始终离不开这些话题:感受厚重历史人文气息与浓浓的烟火气息。老屋里不时传出匠人制作银饰的敲击声,沿街商铺摆卖新做的面食……历史风貌肌理与业态间的惬意互动,这是幸福和松弛的具象化,亦是游人流连古城的理由。

  濉溪古城位于濉溪县城东北部,主要包括石板街、南大街、溪水长街。现存中心地段石板街长650米、宽5米,保存着明清时期原有的古朴风貌,青石街面、八条巷道、店铺作坊、院落住宅,包含省、市级保护文物12处。

  濉溪富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濉溪建投旗下子公司,也是濉溪古城运营方。“打造辨识度的过程中,濉溪始终将古城文化资源牢牢掌握在手中。”该公司总经理李祥林介绍,以石板街为代表,依托老房子和原住居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建立起自己的辨识度,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体验淮北民俗风情。

  作为濉溪较早修复的古城门,古城凝曦门重现了昔日的壮阔气势。从凝曦门入城就是石板街,这条老街最早因水运码头兴起,宋代时又因水运交通便利而兴盛,明清时达到鼎盛,清末进行大规模修缮,完工后的老街用青色瓦子石铺成,光滑如镜,被称为石板街。濉溪古城讲解员张瑶介绍:“这条街两旁古建筑群多为砖木结构,保留了明清建筑古旧端庄的风格,现保存完好的旧民居有数百间。”

  记者看到,街上不仅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还有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筑痕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汇聚于此,各类展馆内游人如织。“古城最吸引游客之处莫过于石板街,我们重点围绕打好非遗文创牌引客入城。”张瑶说,濉溪古城焕新“开城”后,通过引入分散在县内多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添石板街的文化气息。

  省级非遗项目淮北泥塑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李建东便是其中一位。走进李建东的工作室,只见他正专心致志地制作《小推车》等带有濉溪乡土气息的泥塑作品,不少游客在围观。“古城改造升级后,我把工作室迁入石板街公房,这儿旅游人气旺,也带火了泥塑销售。”李建东说。

  石板街汇集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在老艺峰银楼,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濉溪银饰制作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张前程,正手把手教游客体验银手镯锻打。“这里不仅能亲眼见证手工匠人雕刻银器银饰,还能体验这份匠心独运的非遗,我们购买银饰也放心。”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李女士说。

  如今,淮北泥塑、宗氏剪纸、淮北香包、濉溪皮影戏、李记壮馍、王家油茶等多达30项非遗常驻于此,非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石板街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街区。

  场景上新 以商增值

  场景消费、体验为王,文旅怎样“出圈”,没有标准答案,就看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采访当天,记者从濉溪古城石板街走进溪水长街,一家装饰新潮的咔咔照相馆吸引了记者目光。走进馆内,一名主播正在直播平台推介古装摄影。

  店主张磊告诉记者,他们依托濉溪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风景,推出打卡地、妆造、跟拍、节会走秀等以汉服元素为主打的“汉服+”沉浸式服务,为古城文旅增添活力。华灯初上,水街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一步一景,裙裾飘飘、团扇遮面的古装佳人或倚窗凝思,或凭栏望月,置身其中,让人不辨古今。“来一次古城,穿一次汉服”,成为很多游客的浪漫之约。

  据了解,去年,濉溪古城累计接待游客量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万元。今年4月14日至16日,濉溪农历三月十八古庙会在水街西侧广场举办,引发巨大联动效应,三天接待游客量超22万人次。滚烫的数据,折射出文旅市场的巨大潜力。

  “小时候的味道又回来了!”三五好友相聚在水街“国营惠民餐厅”,价廉物美的消费带来满满幸福感;走进小卖部、零食店,充满年代感的经典零食勾起中青年游客记忆中的老味道……这些火热场景都在说明,文旅“出圈”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充分提高游客的体验感,给足情绪价值。

  濉溪古城水街戏台广场,每天分时段上演淮北琴书、淮北大鼓、泗州戏等地方戏曲,古睢书院、嵇康琴馆通过古琴展演、培训吸引研学游,让古城充满浓浓文化味。

  如何有“看头”,更有赚头?培育消费服务新增长点,是古城的发力点。“针对年轻群体,我们在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潮玩经济上花足心思,这样既留得住人,也变得了现。”濉溪县文旅体局旅游股负责人袁月介绍,当地正聚力打造一批风情演绎、沿河观光等体验性项目。

  濉溪古城星聚城项目计划今年5月开工,项目总投资约7000万元,重点对水街进行提升改造,植入电影置景、场景重构、沉浸式融合秀演等内容。该项目通过合作模式,重点发力“数字文旅”,实现“虚景实游”新体验。

  近悦远来 以旅聚势

  濉溪依托商业载体激活古城“年轻力”,将客流量转化成强大消费动能。在古城改造更新之初,该县聚焦夜间消费,打造古城南大街,汇聚地方特色美食,与隔路相望的3A级乾隆湖景区互联互通。

  南大街属于濉溪古城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引入主题餐饮、本地特色餐饮、品牌文化餐饮,为古城美食休闲体验区。记者漫步南大街,处处可见热闹场景,音乐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后的南大街,歌声起、花灯闪,游客络绎不绝,呈现“夜不罢市”的景象。

  据介绍,濉溪古城结合重大节庆,全年举办不少于12场大型活动,同时利用大小街巷,不定期开展特色巡游、快闪演绎等小型活动,营造场景式文化氛围。今年以来,濉溪古城已举办大小活动150余场次。

  随着古城文旅的火热兴起,濉溪县以旅聚势,把乾隆湖景区融入濉溪古城。4月28日,濉溪古城景区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示名单。同时,濉溪古城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优化景区间交通组织体系,改造提升7个停车场和8座公厕,深化推进“服务提质、品牌塑造”工程,让游客消费更放心、出行更顺心、旅途更安心。

  “今年我们还将启动新建古城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旧址纪念馆等6个项目,推动赛事展会、研学旅游实现新突破,通过抓好文商旅和教育、体育、娱乐等领域的资源整合、业态嵌合,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李祥林说。

  截至2024年底,濉溪古城累计完成投资5.72亿元,先后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安徽省夜间文旅消费十佳夜游街区、安徽省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

  “简单地看和听,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游客的需求。”濉溪县文旅体局局长西凤说,濉溪古城还将在创新消费模式上下功夫,聚力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文旅生态,让游客成为互动者,从被动观看走向主动体验,激发大家内心的探索欲和分享欲,让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带动二次内容传播、吸引更多远客。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