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从“卖门票”到“卖场景”,六安传统景区“提标进阶”

发布日期:2025-11-06 09:24:02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今年1月至9月,六安市列入重点旅游景区“提标进阶”跨越发展行动的54家旅游景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接待游客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8%和15.75%。

  深秋的大别山腹地,层林尽染。近日,天堂寨景区内,一场名为“化鱼成龙”的夜游演艺正吸引着数百名游客驻足。光影交错间,这个曾经依赖自然风光吸引游客的传统景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蜕变。

  今年1月至9月,六安市列入重点旅游景区“提标进阶”跨越发展行动的54家旅游景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接待游客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8%和15.75%。在周边传统景区普遍面临增长瓶颈的背景下,六安的逆势增长引人深思。

  系统重构:绘制“一景区一方案”的进阶蓝图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秦国伟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厚厚的《2025年重点旅游景区“提标进阶”转型跨越行动计划表》。这份文件详细列出了54家A级景区和创建单位的具体提升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犹如一份详尽的“作战地图”。

  “过去景区提升改造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谋划。”秦国伟坦言,“我们这次采取‘一景区一方案’模式,为每个景区量身定制提升方案。”

  在系统谋划的同时,六安建立了“周提示、月调度、季通报”的动态调度机制。今年以来,已有11家景区因进展缓慢收到提示函。严格的监管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倒逼效应:六万情峡成功晋级4A级景区,悬剑山、仙人冲画家村、大别山滑雪旅游区被列入3A级景区创建单位。

  金寨县斑竹园红色小镇是这场系统性重构的受益者。小镇投入189万元推进环境整治,新增绿植2000平方米,修缮道路1.5公里。更重要的是,通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与业态开发,今年1月至9月接待游客40万人次,同比增长6%,新增就业42人。

  “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硬件投入,现在更注重整体体验的提升。”斑竹园景区负责人刘长军表示,“游客满意度的提升直接带动了重游率和口碑传播。”

  业态革新:以体验式消费激活增长新动能

  傍晚时分,万佛湖景区上空,数百架无人机编队表演点亮夜空,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而在霍山县的六万情峡景区,投资2000万元的环幕影院及VR体验馆里,游客正沉浸在一段当地爱情传说中。

  “传统景区不能再依赖‘门票经济’,必须通过场景创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六安市文旅局资源开发科工作人员凌银介绍。

  据统计,六安全市已发展旅游新业态、新场景125处,涵盖水上旅游、实景演艺、康养旅游等多个领域。霍山县开发的迎驾水世界项目,打造了首个综合性水上文旅体验基地;独山革命旧址群创新推出沉浸式剧场,让年轻游客在互动中了解红色历史。

  天堂寨景区的“化鱼成龙”夜游项目成为业态创新的典型案例。景区负责人汪杰锋介绍,这一项目每日线上线下吸引超1.5万人次观看,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破600万次,国庆期间游客同比增长超20%。

  “现在游客要的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能够沉浸其中的体验。”尚品·隐溪山居店长黄琳感受深刻,“夜游项目推出后,住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天延长到2天,我们的入住率也提高了三成。”

  服务升级:夯实品质旅游的软硬件基础

  在霍山大峡谷漂流景区,投资800万元新建的漂流船堆放区、补船操作间和游客休息区已经投入使用。350万元改造的洗浴中心解决了热水供应不稳定问题,200万元建造的1.2公里应急疏散通道为游客安全增添了保障。

  “过去游客反映洗浴中心排队时间长,我们下决心彻底改造。”总经理助理赵明星告诉记者,“硬件提升只是基础,关键是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游客体验。”

  六安市推行的“极致服务看六安”安全服务体系提升行动已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41处。同时,举办“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明旅游志愿服务50余场,开展“导游乱象及强制消费等问题”专项整治,出动文旅执法人员5245人次。

  在政企协同方面,万佛湖景区与携程、美团等OTA平台达成长期合作,构建抖音、微信公 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矩阵。1月至9月总接待117.55万人次,总收入1.24亿元。

  “我们推出全员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参与宣传。”万佛湖景区董事长、总经理王明珠说,“每个员工都是景区的代言人。”

  六安市还通过举办“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文旅活动1000余场,发放文旅消费券545万元,直接带动消费3900万元。悠然南山景区通过举办ITF国际网球巡回赛等150余场活动,吸引45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累计吸引40万人次游客。

  从天堂寨到万佛湖,从红色旧址到绿色生态,这场静悄悄的品质革新正在改变着传统景区的面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在旅游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传统景区突围不能只靠砸钱搞建设,而要注重软硬件协同提升。“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创新,实现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在秦国伟看来,这场品质革新远未结束,“游客需求在不断变化,景区提升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需要建立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