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丽水市公益林绿色实践暨莲都二十年森林生态效益答卷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丽水市莲都区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叶耕佐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组在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调研考察中发现的两个昆虫新物种。这两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为“九龙树甲”和“浙拟粗须隐翅虫”。
据了解,2022年12月31日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梁红斌一行4人到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动物多样性调查。在湿地茶园河边滩涂地的枯枝落叶下,发现了蚁甲、隐翅虫、步甲等多种昆虫,其中两种为新种,一个是已经发表的九龙奇腿蚁甲,另一个是隐翅虫的新种,上海师范大学汤亮教授经过查找文献、认真比对已知物种,确认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采集的隐翅虫,是从未描述过的一个新物种,在今年6月24日出版的国际知名刊物《Zootaxa》上正式发表,命名为“浙拟粗须隐翅虫”,专家表示,隐翅虫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可捕食蚜虫、小型蝇类、小毛虫等,大多在晚上活动取食。在湿地公园的调查过程中,仅发现此种隐翅虫1头,非常稀有,这也是中国发现的该属第二种隐翅虫。
另一新物种同样由梁红斌团队发现,2023年6月2日晚,梁红斌一行6人在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廊桥的枫杨树干上发现树甲昆虫。由于此前该地从未发现过树甲,团队人员仔细查看栈道旁每一棵树,历时一个多小时,共发现15头树甲。随后,这些标本被寄送给延安大学苑彩霞教授。通过查阅文献、仔细比对已知物种,苑彩霞确认这些树甲为从未被描述过的新物种,于今年3月25日在《昆虫分类学报》上正式发表,为彰显九龙湿地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以“九龙树甲”命名。据悉,九龙树甲一般在夜间活动,其栖息于较大的枫杨树上,幼虫以朽木及其内生菌丝为食,成虫基本不进食,对树木生长无直接影响,却可加速朽木循环。
九龙树甲和浙拟粗须隐翅虫的发现与命名,是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成果,在此之前,九龙湿地还发现了新物种九龙奇腿蚁甲、九龙隐沟蚁甲、梁氏丽蚁甲。
扫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