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每天有超1万名游客到村,一天卖出2000多碗小馄饨,直播间里每天3个小时热播,村里自产的茶叶、竹叶蛋、红薯销售走俏,龙鳞坝、江浙古道、上坝驿站成引流新地标,新农人年收入从10万元提升至25万元……”说起如今的上坝村,村党总支书记周培育略显激动。
上坝村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宜兴最南端,东临太湖,三面环山,几乎没有工业,因闽南移民后裔较多,这里85%村民讲闽南语。5年时间,这一昔日“茶村”逆袭为农文旅“网红村”,赢得“流量”奔涌。村容村貌靓起来,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绿水青山在这里变“幸福靠山”。近日,记者走进宜兴丁蜀镇上坝村,探寻“蝶变密码”。
从偏远山村到“网红村”
14日上午,车辆从360省道转入洑湖路,两侧高耸着绵延的茶山,在离上坝村村委会约3公里左右的山脚下,一座木结构带露台的建筑十分醒目,“茶山食野,上坝驿站”的道旗悬挂在路边。“这就是网上非常火的上坝驿站,很多博主来此打卡,节假日一位难求。”上坝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林初晟说,经过这里,就意味着进入“网红村”了。
上午10时,走在村里主干道知青路上,身边不时有下山的游客,他们走的江浙古道全长9公里,上坝村龙箭是其江苏门户。“前些年村里花大力气对乌峰岭和上坝庵徒步道进行升级,如今这条古道日日不缺登山客,每逢节假日更是热闹非凡,人流量上来了,村民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周培育说。
十月的上坝村秋意渐浓,暑期和国庆中秋假期的余温未减。“来自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车辆排成长龙,龙鳞坝景点满是嬉戏拍照的游客,我们村干部全体出动当志愿者,疏导停车、引导游客文明出行。”说起前几个月的“热度”,林初晟忍不住拿出手机展示上坝村“人从众”的场景。“村里5家村咖、16家农家乐、7家民宿客流不断。”小红书网友直呼:“来到上坝驿站,误入宫崎骏的夏天。”“从乌峰岭下山进入上坝村,发现这里藏着一处江浙后花园。”
从七成村民外出打工、没有任何支柱产业、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到多次登上长三角地区“乡村游排行榜”,转机始于2021年,上坝村开始创建省特色田园乡村。市住建局邀请乡村规划师团队驻村指导,对上坝村进行整体规划,探索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周培育梳理上坝村的“成长史”时,感慨着充分依托生态优势带来的振兴契机。他坚信,上坝有茶山、有古道、有竹林、有森林天然氧吧,只要把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开发好,就能实现村子腾飞。
这个茶村做对了啥?
“昨天播了3个小时卖茶叶,营业额6100多元。”“上坝印象”抖音号后台工作人员邓莹一边准备当日开播的产品,一边翻看前一天的销售数据,忙得不亦乐乎。14日11时08分,“上坝印象”抖音号准时开播,走进位于村游客中心二楼的“上坝印象”直播中心,笋干、茶叶、百合、乌米、红薯、鸡鸭鹅等农副产品分门别类堆放,村干部杨春红正对着镜头卖力地推销本村自产的宜兴手工高山红茶,屏幕上跳着订单,身后工作人员忙着现场打包。
“如果流量有价值,我希望用在助农增收上。”置顶的一条点赞量2600多的视频正是周培育出镜的“吆喝”。在周培育看来,认准了就要干,哪怕错了也是积累了通向成功的经验。采访期间,记者明显感受到上坝村的“流量意识”,城市流行露营、“躺平”、微度假,上坝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帐篷、露营椅租赁以及咖啡、烧烤、农家饭等的价格都比市区便宜,这里还有城市人追求的‘诗与远方’。”栖野村咖主理人王娟对新店信心十足。这家村咖位于江浙古道下山口,本月刚开业,周末人流量在5000左右,忙起来时,店里几个人都要小跑。
上坝村做对了啥?“让环境好起来,游客肯走进来了,就不怕村咖没人气,农副产品更不愁销路。”周培育介绍,这两年,上坝村投入2000多万元对村环境进行整治改造,龙鳞坝火了以后,为保证四季有水,又对坝上瀑布实施改造,提升周边环境水平,还通过摸排游客需求,开发了野色营地团建基地,开展采茶挖竹笋、“坝坝宴”等村游活动,吸引了一波波客流,人气也逐步旺起来。此外,市住建部门多次“上门问需”,带来真金白银和好政策,助力上坝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还有一项数据也印证上坝村干对了。林初晟说,这几年村里人才回流明显,仅今年就有10多位大学生回村创业,改造传统农家乐,打造网红景点,共同建设新上坝。
“长红”之路在何方?
据统计,5年来,上坝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8万元增长到4.6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200万元增长到797.16万元,在这个宜南村庄里,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可贵的是,面对如潮涌来的游客和迅速增长的知名度,上坝人保持着难得的清醒。“网红效应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从‘网红’变‘长红’,积累茶村振兴的‘上坝经验’。”周培育说。
眼下,上坝村正谋划“五年发展规划”。“茶山生态、农副产业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可挖掘。”在上坝村游客服务中心的村史馆里,周培育和村干部细数着上坝村的历史、地理位置和文旅产业的发展前景。“龙鳞坝、江浙古道、上坝驿站这几个景点不能让游客玩腻了,上坝茶叶等农副产品的品牌知晓度也还不够。”村干部们纷纷分享发展思路。
市住建局村镇处负责人建议,上坝村要跳出“假日经济”的圈子,形成常态化的文旅热度。比如,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户外生活的追求,山林徒步还将受更多人追捧,下一步可加大对上坝村与浙江接壤的江浙古道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式开发力度,依托户外徒步的服务体验进行商业开发;龙鳞坝还可扩大戏水面积,增加体验项目,不断给游客带来新鲜感;此外,如何让独特的闽南文化与江南风情结合,开发更多的旅游体验也值得思考。
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才是真的“长红”。目前,上坝村的热度能直接转化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村民的农家乐生意和村集体直播卖货。下一步,村委会将探索文旅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比如“村民入股+公司运营”的模式,村民可以将资金、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参与决策和分工。更大的愿景是,与周边村庄联动发展,打造区域旅游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
离开上坝村时,夕阳西下,村委会楼上,村干部还在与一家运营商谈新的茶山旅游开发项目,“先保密,还在磋商中,争取明年呈现。”周培育信心满满地说。
扫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