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峰
夜幕下的金华,罗埠镇低空嘉年华“天地联动”的科技光影、万佛塔前虚实交融的“飞天仙女”、金华之光里孩子“漫游宇宙”的欢笑声,勾勒出科技旅游的初步轮廓。科技旅游虽已起势,但要在长三角突围,需善借外地经验,将“他山之石”化为进阶密码。
全国多地正在上演“科技游”场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不断迭代,正催生出大量可感知、可交互、可延伸的文旅新体验,逐渐打破“隔着玻璃看、跟着导游走”的传统旅游模式。杭州推出“杭州科技旅游十景”,深圳发布“最in十大工业科技旅游路线”,江苏发布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各地正紧抓“科技游”热潮,积极布局推动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
在科技活化文化上,万佛塔“元宇宙”项目借5G云XR技术实现虚实互动,可对标西安与青岛的实践深化体验。西安让游客借VR“穿越”与兵马俑并驾,青岛以270度环绕影像打造《寻梦沧海》,让文化“可触摸”。金华可给万佛塔设计“北宋建塔工匠”等任务式互动,搭配动态光影与环绕音效,还原古塔历史场景,让千年遗存从“打卡点”变“文化体验场”。
拓展产业边界时,罗埠低空经济虽已构建“低空+文旅+农业”生态,却面临游客停留短、消费链短的问题。贵州“红飘带”艺术馆通过“门票+文创+线路联动”带动周边,甘肃金昌火星基地以“角色扮演”延长体验。罗埠可借鉴此思路,将低空飞行与佛手种植园、古村落研学结合,设计“空中赏佛手+地面品婺剧”线路,再增设“无人机操作员”等体验项目,让游客“玩得久、留得住”。
推动金华之光“走出去”,需参考合肥与山西的资源转化逻辑。合肥依托“人造太阳”开展“科学家面对面”活动,山西数字体验馆以“重构叙事”让游客“鸟瞰长城”。金华之光可联动本地高校、科技企业,推出“走进科技工厂”等研学活动;巡回展中融入婺文化,设计“数字皮影戏”“VR绘婺剧脸谱”,让展览既含科技感,又具金华辨识度,实现“展览即宣传、体验即邀约”。
科技旅游的突破,关键在“守文化之魂”与“借科技之力”的平衡。科技与文旅融合,也不应止步于“简单参观”或“炫技”。科技赋能的终极目标,不应只是提升效率或创造新奇体验,而是通过技术创新,让文化拥有更富生命力的现代表达。未来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属于那些能以技术激活文化基因、以生态培育创新土壤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