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亭旁:“古村新生”唤醒文旅活力

发布日期:2025-07-17 03:07:45
来源:台州日报
责任编辑:citer
分享到:
核心提示:台传媒记者郭天宇“我的家乡有好山好水,还有好多网红打卡地,既能放松休闲又能出片,欢迎大家来游玩。”7月9日,正值暑假,大一新生陈晨在寝室群向同学们推介家乡三门县亭旁镇。从废弃猪圈到蝶变后的时尚咖啡馆,

台传媒记者郭天宇

“我的家乡有好山好水,还有好多网红打卡地,既能放松休闲又能出片,欢迎大家来游玩。”7月9日,正值暑假,大一新生陈晨在寝室群向同学们推介家乡三门县亭旁镇。

从废弃猪圈到蝶变后的时尚咖啡馆,从散装红薯粉丝到身披“五兽”IP的文创礼盒,从默默无闻的“过境地”到“一月一活动”点燃全域热度……近年来,亭旁镇十村联动的“宁和九景”模式,破解了古村新生的“文旅融合密码”。

其核心在于:以全域规划“联”空间,活化古村肌理,打造差异化互补的沉浸式体验链;以文创赋能“新”非遗,让传统文化破圈生长,深度链接农产助农富农;以精准运营“聚”流量,线上线下联动,持续制造热点保持活力。

这场由内而外的焕新,不仅让亭旁的古村焕发青春光彩,更让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时尚与乡愁的共鸣点,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空间联构:古村肌理焕活现代游趣

站在宁和里文化广场,眼前是修缮一新的清末古民居群,青砖黛瓦间,由老粮仓改造而来的现代空间里,“瑞士军工”宁和里旗舰店与“冇事餐厅”让年轻消费者停下脚步。

这处新地标,正是亭旁镇实施全域规划、打造“宁和九景”项目集群的关键一环。

每到节假日,芹溪村的天门峡景区总会迎来客流高峰,景区年游客量近8万人次,年收入近800万元。“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我们不断拓展的新兴游乐设施,让游客体验到山水间多样的乐趣,像新引进的新西兰滑板车,是目前景区最火爆的游乐项目。”芹溪村党支部书记卢永军说。

在枧头村山顶,“忘了书屋”为阅读和摄影爱好者打造出静谧空间。“我们将这里打造成山野驿站,围绕阅读拓展出多功能空间,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摄日落、云海,邀三两好友坐下来聊聊天,体验本地茶文化,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忘了书屋主理人彭婕妤说。

近年来,全镇整合资源,串点成线打造“宁和九景”项目集群,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十村分工协作,打造“红飘带”党建联建品牌,红色深度体验在基地、红色话剧观看在包家、非遗传承体验在杨家、康养农旅在坝头、山水游玩在芹溪、美食住宿在岙楼,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体。

非遗焕新:探寻文脉衍变潮流IP

今年春节,杨家村历史悠久的“祭冬”仪式和气势恢宏的“板龙巡游”吸引了游客超40万人次,其中不乏大量年轻面孔。

“非遗要想传下去,就要吸引更多年轻人。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展演形式,比如怎么把龙做得更逼真,如何增加互动体验感,为的是让庄严的传统更好看、更好玩。”省级非遗“杨家板龙”传承人杨天龙说。

这场文化盛宴不仅带来了人气,更让深藏于乡野的非遗看到了“破圈”的曙光。

如何让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并真正惠及百姓?亭旁镇找到了文创赋能、品牌化运作的路径。

文化特派员王海亚和龚璐在调研中发现,亭旁镇红薯粉丝品质优良,但农户分散经营、缺乏品牌,卖不上价。

“好的农产品没被市场看到,真是太可惜了。”王海亚说,她们联合设计团队,将亭旁镇极具特色的非遗“五兽”(狮子、白象、梅花鹿、麒麟、犀牛)IP元素巧妙融入包装设计,打造出“宁和礼”区域文创品牌。

“现在根本不愁卖,镇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我们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种植红薯多年的村民杨大爷喜笑颜开。

“宁和礼”不仅让红薯粉丝穿上“文化新衣”,更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连接非遗保护与农民增收的桥梁。

近年来,亭旁镇正不断将非遗活化,从观赏性活动走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的实质性阶段,古老技艺在创新表达中焕发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流量聚变:“一月一活动”燃动全域不息

“满满的回忆,亭旁这老房子保存得那么好!”在短视频平台“宁和往事”账号上,以该镇现存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末民初的一条石子路为取景地,由方言演播,追忆上世纪90年代亭旁往事的系列短剧上架,一经播出,播放量突破10万+。

“从场景、服饰、道具,到演员、剧本、台词,我们深度还原上世纪90年代亭旁的生活故事,我们将当地文化内涵,加入到短剧中,让更多人了解亭旁,来到亭旁。”宁和往事系列短剧导演张学琼说。

线上引流,线下承接,亭旁镇积极拥抱新媒体,精准运营流量密码,创新推出“一月一活动”机制,持续制造热点,保持全域旅游热度不降。

从年初“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郁民俗风情,到樱花音乐节吸引游客徜徉粉色花海,再到充满活力的乡村健康跑点燃运动激情……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鲜事,总让人想再来看看。”游客陈女士表示。

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主题鲜明、体验性强,有效填补了旅游淡季,形成持续的吸引力波次,将线上汇聚的“流量”成功转化为线下的“留量”和实实在在的消费。

如今,亭旁镇串起十村联动、非遗活化和流量密码的三重变奏,将沉睡的乡土记忆转化为涌动的文旅活力,吸引着如织游人。不仅重塑了亭旁的山水容颜,更铺就了一条以文化为底色、以共富为目标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