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引来“新村民”,游客变“留客”

发布日期:2025-08-13 08:28:00
来源:芜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citer
分享到:
核心提示:□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 阮孟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芜湖市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构建全域旅游发展

□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 阮孟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芜湖市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涌现出一批乡村全域旅游聚集地。南陵县家发镇是“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的故里,近年来,这个红色乡镇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的场景正成为现实。

8月11日下午,在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山风掠过近万亩竹海,空气中夹杂着窑烤面包的香气。

“这里推窗即竹海、开门见群山,特别原生态!”“95后”小伙焦磊鑫是这家窑烤面包店的主人,两年前他从苏州来到这个小山村,租下一栋农舍开始了“慢生活”,开了家窑烤面包店,开启了自己“另类的创业”。“节假日小院会排长队,面包店每个月流水四五万元,养活自己没问题!”他笑称。

联三村,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境内的3A级旅游景区“板石岭景区”现有百年以上古桂花树287棵,近万亩竹林绵延成“海”,日常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4万个,素有“千年丹桂、万亩竹海、天然氧吧”的美誉。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家发镇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运营思维”破题,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参与的“全域乡村CEO”运营模式,成立芜湖千村运营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统一规划、建设、推广,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乡村CEO”何彦俊介绍,芜湖千村运营公司由镇里的强村公司与专业公司共同成立,负责乡村文旅的全域规划运营。公司将联三村的闲置农房统一收储再盘活,招引商户发展乡村文旅业态。目前12栋农房已经盘活,改造成了民宿、咖啡馆、面包店等。

联三村300多户村民,大部分都在外打工。为了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村“两委”联合运营公司开展“新村民”招募计划,计划招募100位“新村民”共同建设和美乡村。今年以来,已经招募19位“新村民”,不断丰富乡村文旅业态。

漫甜鲜炖甜品店的主理人熊丽萍是新加入的“新村民”。“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店面设计。”她特别迷恋自然风光带来的治愈感,将这份理念融入店铺,用原生态的食材为甜品注入山野的灵魂。

招募百名“新村民”的集结令发布以来,像焦磊鑫、熊丽萍这样的乡村“造梦师”陆续签约入驻,带来红色课堂、乡村乐园、“桂妃小院”等16种新业态。如今的联三村,乡村咖啡、陶艺作坊、精品民宿等一批业态即将建成,“溪田房车露营地”“三位姑娘的花园”“林渡小院”等网红景点引爆假日经济。去年以来,该村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280余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30万元。

“让游客变成‘留客’,需要在丰富业态的同时,还要与和美乡村建设结合。”家发镇文旅办负责人张俊说,该镇坚持“项目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为准则,争取专项债、交通、水利、农业等领域各类扶持资金,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三大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和美乡村中心村5个。

乡村文旅,离不开好的运营。家发镇正在加强“板石岭上”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串联起丹桂艺术节、“黉塘村语”思想论坛、汉服集体婚礼等系列IP活动,绘就“一村一景、一线一韵”全域旅游图景。

转载自8月12日《安徽日报》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