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再走霞客路 宁海因何出圈

发布日期:2025-05-20 10:02:08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对于浙江,今年的“5·19”意义非凡——时隔14年,这个全国性的旅游盛事主会场活动再次回到“发祥地”宁波宁海。

  原标题:14年后,“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回到发祥地——

  再走霞客路 宁海因何出圈

  5月19日,第15个“中国旅游日”。对于浙江,今年的“5·19”意义非凡——时隔14年,这个全国性的旅游盛事主会场活动再次回到“发祥地”宁波宁海。

  时间回溯至1613年的这一天,明代“中华游圣”徐霞客自宁海启程丈量山河,并在《徐霞客游记》开篇记录。2000年,宁海率先倡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

  2011年,国务院决定将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同年,首个“中国旅游日”庆典主会场活动在宁海“开篇”。

  宁海,这座面积不足1900平方公里的县城,将一个地方性倡议推向国家层面,这既有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也有地方的探索与破壁。

  从倡议、“开篇”到重回,这25年恰逢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某种程度上,宁海旅游业的发展故事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变迁轨迹。我们不禁要问,宁海凭什么出圈?

  借助徐霞客,推动设立旅游节

  作为今年“5·19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之一,5月19日,《徐霞客主题展览》在宁海西门城楼二楼开展,向游客讲述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日的故事。

  故事的亲历者之一、时任宁海县旅游局副局长的麻绍勤,站在展览前,思绪飞回到25年前。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游记》开篇短短20余字,与宁海深度绑定。麻绍勤在宁海县志办泛黄的典籍间,捕捉到关键线索:“癸丑之三月晦”,对应的公历日子就是5月19日。

  这个看似寻常的考据,却像一把钥匙。当时,宁海县旅游局成立不过两年,用麻绍勤的话说,“第一把椅子还是我搬进去的。”他面对的是几乎“一穷二白”的局面:零景区,唯一收门票的跃龙山公园一年收入不过3万元。

  而周边,象山、奉化、新昌、天台等地,各具鲜明特色,象山黄金海岸、天台国清古刹、奉化名人故里都已名声在外,相比之下,宁海虽坐拥象山港尾部、天台山东部、三门湾尾部等资源,却没有好的旅游业态。

  这种困境,也是当时中国很多县市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如何摆脱名山大川的过度依赖,找到自己的“拳头”?

  “宁海是当时浙江沿海唯一的生态示范区,具备发展滨海旅游的潜力。”麻绍勤敏锐捕捉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当时老百姓旅游需求向精神文化层面跃升,徐霞客“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的壮游精神,恰好契合了从“景点打卡”到“文化体验”的消费升级,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宁海可以借助徐霞客的文化符号,推动全国性的旅游节日——中国旅游日的设立。

  2000年初冬,在宁波一场旅游促销会上,宁海首次将一份300多字的《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宣言》,印在纸上,向市民发放,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多人质疑‘小县城凭什么代表全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我们便带着有关史料一次次奔走汇报。”麻绍勤说,此后“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在不同场合“刷屏”,将发放倡议书作为每次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两年后,首届徐霞客开游节举办,到今年已举办二十三届,“宁海+徐霞客”逐渐成为旅游新名片。

  转折发生在2009年初。国家旅游局与浙江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支持将5月19日设为“中国旅游日”。此后,经过两年时间的一系列论证、全民投票等,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并在北京和宁海两地启动主会场。

  这份“小县畅想”最终走向国家层面并“开花结果”,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在于它精准击中了时代发展和旅游业转型的需求。

  在麻绍勤发出第一份“宣言书”的前一年,我国黄金周政策正式实施,旅游业明确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内旅游热情井喷,但传统旅游模式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统一的国家级文化符号来凝聚行业共识、引导理性消费。而徐霞客作为旅行家,具有广泛认同感、文化根基深厚且能代表中国旅游精神,可以说,宁海的“畅想”恰逢其时,最终有力推动了中国旅游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如今,宁海又开始了新的“畅想”——倡议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遗产,并启动了游线标志地论证活动。目前,浙江、河南、福建、广西、江西、云南等6省区的35个县(市、区)的127处徐霞客游线的自然和文化遗存点,被论证为“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尽管申遗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脚步不停,不久的将来或能再次照进现实。

  步步皆场景,探路沉浸式旅游

  5月19日,宁海西门广场,第15次“自宁海出西门”仪式如期上演:演员身披明代衣冠,跨上白马,从复建的古城门下缓缓而出,马蹄声叩响青石板,再次踏上那段400多年前的伟大旅程。

  这不是简单的历史演绎,在全国文旅产业出圈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宁海一年一度的“仪式感”,以“徐霞客”为文化支点,叩开县域旅游的出圈之路。

  眼前,“徐霞客”脚下的西门土地,也是宁海一条登山步道的入口。

  步道之前是一条被青苔覆盖的古道。2009年,宁海在霞客古道的基础上向西延伸400公里,建成全国首条500公里国家级登山步道。

  这条步道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将散落的108座古村、18条溪涧和7座低矮山峰解剖重组,巧妙编织成网。

  在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张畅芳看来,这揭开了一场县域旅游的全新试水。

  梁皇山的石阶上叠印着徐霞客的足迹,前童古镇的溪流倒映着明清木雕匠人的烟火;强蛟岛的潮汐吞吐着千年渔船的沧桑,渔民尤伟芬将祖宅改造成“山海居”民宿,旺季时游客在露台就能望见徐霞客笔下“云散日朗”的盛景;深甽镇的温泉则蒸腾出当代人的疗愈哲学碰撞出新的消费场景……

  “可以说,原本‘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困局,在空间重构中蜕变为‘步步皆场景’的文旅新范式,其本质是通过县域空间价值的网络化重构实现资源的裂变式开发,一个无边界的‘大景区’由此诞生。”张畅芳说。

  张畅芳给出了一组数据:登山步道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相当于每个宁海人每年接待7.5名游客,每年仅步道经济带来直接收入2亿元以上,带动农产品销售6亿元。而且,宁海的文旅订单中“文化深度体验”占比很高。

  依托步道这张网络,宁海充分发挥生态优势,2011年率先提出“大景区”战略,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9年成为宁波市唯一、全省三个之一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被评为宁波首个省5A级景区城。2024年,全域旅游接待人次1095.6万,同比增长9.81%,旅游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从“默默无闻”到“全国县域旅游30强”的跃升。

  宁海的路径很清晰,将普通山水,传统的碎片化景点通过精心的叙事和体验设计,打通、整合成为一套令人心动的体验体系,这为许多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借鉴。

  将目光投向更深处,我们会发现宁海的旅游破壁之路契合中国旅游业转型的逻辑。2011年首个“中国旅游日”落地时,全国旅游以观光游为主导,如今体验式、沉浸式旅游更被游客青睐。

  真正的稀缺资源从来不是自然禀赋的丰度,而是将平凡要素重新编码的叙事能力。时隔14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重回宁海,既是对初心的呼应,亦是对新发展的检验。

  旅游日赋能,美好生活新图景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上,当地创作的《山河行歌》情景剧徐徐展开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

  “徐霞客”从宁海启程,与现代青年携手重走“霞客之路”,沿途山河壮丽,人文风情跃然眼前。最终,他回到原点,再次凝望宁海的山河,这“山河”已非昔日,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新图景。

  这台情景剧,生动地诠释了“重回”宁海背后的多重深意。

  在离西门城楼几公里的“来in南”互联网文创园,去年刚刚开放,是宁海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游客如潮。在这里,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绿意盎然的爬山虎,老旧的锅炉房里回荡着艺术展览的低语,街头音乐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游客们纷纷点赞:“在这里,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艺术的魅力。”晚饭后在这里散步、喝咖啡,成了市民陈学通新的生活习惯,每与游客擦身而过,都让他心里涌出一丝满足感:“生活变得温暖而有趣。”

  驱车20公里来到骆家坑村,这里的变化同样巨大。村民骆春茂的农家小院如今挂起了“霞客人家”的木牌,自制的麦饼和山货成为游客争相品尝的网红美食。曾经闲置的农房改造成民宿,村口的古树旁建起了非遗工坊,村民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更成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者。这种“景城共建、主客共享”的模式,正在消弭景区与社区的边界,让文旅真正成为县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浙江是全国县域旅游的探路者。《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中,浙江以35席雄踞全国首位。文旅融合,特别是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加持和产业立体化发展,为县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突破瓶颈的新思路,使其能够走向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浙江的探索,为全国县域旅游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主会场的开幕式上,AI机器人表演、AI技术复原徐霞客游历路线、碰一碰沉浸式体验等科技手段一一亮相,为传统文旅赋予了现代的表达方式,更是县域旅游拥抱未来的明确信号。正如张畅芳所说:“旅游日不是终点,而是唤醒山河、赋能发展的新起点!”

  从《山河行歌》的象征意义,到宁海与浙江各地县域旅游的生动实践,“重回”县域不仅关乎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乎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更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