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迴鸟道,萦青嶂,一啸鸾音落彩霞,山气出云浑作雨,泉声拂树半成花,到来邱壑酬心赏,别去风麈上鬓华,三十六峰看咫尺,欲从轩后问丹砂。”这是明代诗人胡沛然游箬岭古道而作的《度箬岭望黄山》。
箬岭古道,是原始的、朴素的,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山野之美,静静地在那等你来。
一步,自隋唐,穿越一千四百余年
箬岭古道,始建于隋朝,又称“隋唐古道”,自歙县许村茅舍村始,一路行,可抵黄山脚下的谭家桥,全长约30里,是目前徽州最老、最长的一条官道,2019年荣获“中国最美森科古道”。古道由青白石板铺成,宽坦而整齐,蜿蜒而去,绵长而又不失险奇,充满徽州特色且古朴纯真。
这既是官吏出使的大官道,也是活跃徽商的大商道。斑驳的石板上留下了时光的痕迹,漫步青石板,脚印覆盖着脚印,远情近景,交相呼应,恍惚间,思绪须臾穿越千年时空,一些人与事从旧时的官道来到今日,与我们对话;今天的我们又去往隋唐,阅读打探着五里洞、靠壁洞、如来柱、天竺庵、旺子洞、天星洞等,耳畔似乎响起当年“啼声得得彻日夜,千骡万马过箬岭”四县通渠的热闹景象。
一眼,遇秘境,邂逅独属初夏的“薄荷曼波”
初夏浅浅,卉木萋萋,古道迎夏而醒,峰坞流溪,青山与薄雾缠绵,溪涧与花虫嬉戏,林深遮掩着潺潺山水清音,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安宁。徒步穿过旷野的风,满眼苍翠松竹,原始森林般的绿意,似乎邂逅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徽州森林公园、千亩竹海、百亩茶园,古树、清泉、修竹、村落、古桥、飞鸟、柳叶鱼......一路山泉相伴,随着海拔的升高,悠悠竹海,视野愈加的开阔,云卷云舒,登顶可远眺黄山金顶。
一口,品“徽味”,念念不忘馥郁鲜醇
箬岭古道,“三里一路亭,五里一茶亭”,商贸运行、官吏出差、求学取经,风尘仆仆的行人在这歇一程脚、喝一口茶。宿在这样一个有风的地方,闲坐或是随意翻动书页,持一盏“歙州红”或“黄山毛峰”,品茗,香蕴茵茵,且赏松竹迷离,是“诗意的栖居”!
还有鲜嫩的竹笋、油滋滋的刀板香、红烧的土猪肉、新鲜软糯的现挖小土豆、豆香四溢的老豆腐、时令蔬菜,谁能经得住这样的诱惑?哪一样都足以顿时激活味蕾,齿颊生香,快意口舌,畅然于心间,念念难忘这“徽州味”。
寻一闲时,不做匆匆路客,也非买卖商人,身临箬岭古道秘境,来访古、吸氧、寻味、探奇、创作......方知其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