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渴望这样一个地方——
离城不过十余分钟,却恍若跌入另一个时空:
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卵石古道蜿蜒入画,
江声与鸟鸣相和,花海共云影徘徊……
这里,是建设如火如荼、却依旧岁月从容的“渣濑湾”,
一座栖息于常山港畔的诗意村落,一场快与慢的和谐共鸣。
水驿古渡,诗意留痕
“渣濑湾”,初闻其名,或许不解其雅。甚至会觉得如此美丽梦幻的地方,不应被称作“渣濑”。
实则,“渣”为古水之名,“濑”指激流清浅,“湾”是港湾温柔。合起来,便是“诗意的水湾滨地,是钱塘江上船家们避风遮雨的美好港湾”。这是一个被时光轻轻念诵的名字,藏着一整部江南水边的叙事。
早在宋时,这里便已有人间烟火。嘉庆《常山县志》载:“偃王庙在县东十五里渣濑山。”
古村因水而兴,曾是常山古航道中舟楫往来、商贾停驻的繁华渡口。这里位置独特,除钱塘江南源头古航道港湾外,更有常山通衢两条古道交会于此,昔日茶馆酒肆、客栈小店林立,繁荣一时。
渣濑湾风水格局极佳。坐北朝南,东倚山脉如凤展翅,北靠丘陵粮仓稳固,西有小岗挽臂环抱,南面明堂开阔。常山港水如玉带环腰,汇聚村前,而船头山似舟泊岸,象征财运通达。此局藏风聚气,既利农耕航运,又佑百姓安居,可谓风水宝地。
此处亦是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临安为官时,多次途经或夜宿渣濑湾,留下《宿渣濑》《过渣滩》等诗篇。
《宿渣濑》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
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
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
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寥寥数语,道尽水村暮色,凝固千般宁静,一幅写生的《乡村风》画面就这样缓缓展现在眼前。
如今行走村中,仍可见卵石铺就的古道逶迤伸展,古树如盖映水无声,旧庙遗痕静立时光深处,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回音里。
快慢相生,栖心之境
漫步于青石板路,抬眼是徽派建筑素雅端庄,耳畔是溪声潺潺、孩童笑语。山涧花谷中,各色花卉烂漫盛放,织就一片斑斓海洋。远处亲子乐园欢闹阵阵,民宿集群中游人静享闲适。
这一切,并非偶然。
作为常山“国际慢城”的核心启动区、“五朵金花”之一,渣濑湾近年悄然蜕变。花海、民宿、乐园交织相融,48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她不仅是常山市民的“后花园”,更成为长三角慢生活旅游的标杆之地,荣获“长三角慢生活旅游最佳体验度特色小镇(村)”称号。
而山涧花谷,恰似这慢城版图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依托“一谷一溪一生活”的休闲理念,展示集运动、赏花、宋艺、颐养于一体的旅游的乡村花谷公园独特风采,成为市民休闲放松和衢州农文旅融合的引爆点。
自2022年引入“腾云·现代旅游根据地”品牌,渣濑湾以整村运营、资源整合之“快”,推动古村焕发新生机,却始终未丢那份“慢”的底气与温度。
入住合院式高端民宿,青瓦白墙颇具江南风韵,带来不一样的住宿体验;集装箱露营基地契合户外休闲风尚,时尚感满满;小木屋完美融于青林绿草,躺入休憩,顿忘烦忧。
选择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心境。在这里,你不必赶行程、刷景点,而是真正属于自己时光的主人。
沿常山港悠然漫步,脚下是青石板,耳边是流水声,“湾中水潋潋,石濑兮浅浅”的诗意悄然浮现;找一棵古树静静坐下,任由落日熔金、晚霞漫溢,将天地的壮阔与温柔尽收眼底;带孩子触摸湿润的土地,在乐园中尽情奔跑,在农耕体验里感知四季流转……每一种体验,都不只是经历,更是与自然、与自我深度对话的过程。
渣濑湾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快建设”赋能体验,“慢生活”留住人心。她告诉我们:真正的桃源,从未远离人间,而是以从容之姿,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