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西湖景区无疑是“顶流”。景区官方数据显示,假期5天共接待游客350.45万人次,其中5月2日单日客流达95.49万人次,创“五一”假期单日历史新高。
在人潮涌动的景区,西湖守护者们以专业与温情,书写了一个个暖心故事,让诗画西湖更添文明温度;一场场充满创意的文化活动,让四海来客感受极具韵味的魅力西湖。
A.玩转特色花事文化活动
“家门口”的西湖我来讲解
“五一”假期期间,西湖景区的郭庄人气很旺。园内200余个新优月季品种争奇斗艳。在翠迷廊的月季科普展区,展出了中国最古老的绿色月季品种——“绿萼”。由于珍贵且罕见,自花展开幕以来,这株月季边上总围满了市民游客。
“第一次见到绿色的月季花!这次月季花展真是太惊艳了,我们全家都拍了不少好照片。”天津的李先生拿出手机、打开相册,向记者分享他和家人拍的美照。
为了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假期期间花港管理处以“西子驿·曲院风荷”党群服务驿站为阵地,开展花卉文化服务,邀请大家在曲院风荷解锁不一样的春日时光。现场设置了月季花养护科普宣传,游客抽奖答题就有机会把特色鲜花种子带回家;此外,驿站内还提供不同款式的古风服装、发饰、簪花、鲜花团扇等道具,大家身穿古风服饰,体验投壶、木射等宋韵文化活动,留下美好记忆。
“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下面由我为大家讲解。”针对游客“找不准景点”“听不清讲解”等痛点,岳庙管理处组织了两支学生讲解员队伍——覆盖革命史迹的“红色孤山”讲解队和深耕岳飞文化的“小岳飞”讲解队,让文化体验真正“声”入人心。
“这些孩子前期都经过培训,5月1日正式‘上岗’。”岳庙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假期5天,浙江省博物馆、白苏二公祠、秋瑾墓……小小讲解员们挎着“小蜜蜂”,行走在“红色孤山”沿线景点,为来往市民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带大家了解孤山的历史人文、感受红色文化。岳王庙内,清亮的童声响起:“‘尽忠报国’四个字,是岳飞母亲刺在他背上的……”经过小岳飞活动特训的文化小使者,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流利地讲述历史故事,获得了市民游客的赞许。
B.精准管控、智慧赋能 客流管理有新招
日行3万步 美景背后有他们的坚守
为了让游客游得安心、玩得舒心,“五一”假期之前,西湖景区各个公园管理处就早早谋划,提升管理举措与服务质量,确保精准管控。
苏堤是西湖景区客流量最高的区域之一,为此花港管理处升级了假期苏堤管理方案,确保应急预案有效落实。通过全面优化管理人员配置,在苏堤六大核心管理点增派专业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每个节点都能高效响应游客需求。同时在苏堤道路中间设置“潮汐”隔断措施,引导游客及观光电瓶车有序快速通过。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处还吸取前期经验,对苏堤隔离铁马进行了升级,引导牌也全部更新。升级后的引导牌上新了中英日韩多语种标识,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更美观、更灵活、更清晰。
针对西湖游船团队,管理处增设了专用木栈道,实现过路游客和游船游客分流,减少交叉拥堵。同时,在花港东门、苏堤马家湾转角处增设两处高位管理点,成为苏堤交通疏导的关键力量。这些细节调整看似微小,却显著提升了游客通行效率、改善了游览体验。此外,“智慧管控”大脑也是今年“五一”假期管理的核心力量,管理处通过多屏联动,实时监控苏堤的客流密度、通行速度、安全隐患等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分析。
假期的超大客流,不但考验了景区的管理,也考验着景区的服务。在西湖的各个角落,保洁员们每天用脚步丈量风景、用汗水守护洁净。
天不亮,断桥路面保洁员李喜财就到岗了,“凌晨4点多就开始清扫,赶在游客来之前先做个大扫除,机械化作业都在早上6点半前完成,之后以人工徒步保洁为主。假期游客特别多,保洁压力也比较大,每天微信步数都有3万步左右。”李喜财在人潮中穿梭,低着头弓着腰寻找并清理垃圾,“人多,垃圾也多,每半小时要清理一次果壳箱,还增设了20多个大的临时垃圾桶方便游客投放。”据悉,这些240升的临时垃圾桶,一天至少要清运2次,由专门的小货车进行收集,并安排清运车辆驻点,应对白堤区域大流量带来的垃圾。
这些平凡劳动者的坚守与付出,为文明湖岸线增添了一抹亮色,也让西子湖畔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更美、更耀眼。